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國民教育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毛多次謝皇軍 幫大忙奪政權  

  文憑試歷史科一試題引起的爭議,至今仍未了結。有資深教師認為,出題是考核學生的思辨能力,無意美化日本侵華。熟悉中日戰史者則提到,應正視毛澤東多次謝皇軍、相關的戰略設計。more

四億人講方言 不會說普通話

  一個幽靈在香港飄遊,它就是政治諷刺小說《1984》中的「老大哥」。在香港社會現實中,他似乎無所不在。英國記者、作家喬治.奧威爾筆下的「老大哥」。more

母語是廣府話 被說成不正規

  歷史、語言、教育的話題引起爭論,是常見的社會現象。討論應不違常識、尊重事實,注重理據的充實、邏輯的嚴謹。 more

禁說收回主權 令人拍案驚奇

  「察眾人之所共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或可解讀為:細察公眾的疑問,廣泛了解民情,多參閱文獻。近日港官對中學歷史課本的評審,引起知識界的質疑。more

港官信口開河 衍生教材笑話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香港歷史課本風波暴露相關人士有「蔽」之嫌,亦缺乏「慎」。more

不宜天天奏唱 義勇軍進行曲

  港人對國歌法反應強烈,大都涉及對居民自由、二次創作、被亂加罪名的憂慮,卻未觸及電視台在晚間新聞節目前的天天奏唱〈義勇軍進行曲〉。more

學生疏離阿爺 勿怨中史教師

  關於中學通識教育和中史科,近日又有爭論。有「人大代表」說,通識教育科中國單元的部分教師「反共」,使香港學生產生「反執政黨思維」。也有人把怨,香港不少年輕人缺乏「愛國情懷」,有身份認同的糾結。more

官違兒童公約 學生絕食請願

  官方為國教編寫的「指引」,關於「當代中國」的部分有不少偏失,甚至謬誤。……相關的諮詢和教學的準備不足,未讓學生有充分的諮詢權、參與權,涉嫌違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more

是煽情教育 還是知識傳授(1)

  本文從「指引」的「一分為二」談起,分析課程定位;是煽情教育,還是知識傳授;「一國」屋簷下:教育或教材的兩制差異;擱置「指引」的善後:「當代國情」(當代中國)納入中史科、通識科。more

是煽情教育 還是知識傳授(2)

  不管是「國教」還是融入中史、通識的「當代中國」,本應是中性的知識傳授,而不是煽情式的政治傾斜 。……對於「當代中國」(國情教育)教材、參考書的編寫,應秉持三個理念:心正、博覽、慎思。more

不罷課不罷教 講新聞議國事

  教學團體對紅色化有憂患意識,是基於維護香港的思想、言論自由。但是,罷課罷教並非社會抗爭的「必然選項」。more

媽媽和嬰兒車 乘載社會良知

  「七二九遊行」現場的感受,是遊行者的步履沉重,每走一步都揮汗;爸爸抱著小孩、媽媽推著嬰兒車緩慢而行,踏出的是愛的腳印:深愛自己的孩子和香港的後一代,期望他們不受愚民教育。more

只有歌德但丁 誰信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的課程設計、教材和參考書,對當代中國的陳述如果隱瞞了很多真相,其評論盡是「歌德」和「但丁」,便淪為愚民教育,必引起民怨。more

官方國民教育 豈能迴避極權

  通識教育的推行和教材的編寫,必須尊重事實,以客觀比較的視角分析。通識教育是傳授知識、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絕非政治宣傳、愚民教育。more

民間國民教育 揭露吃人悲劇

  《炎黃春秋》月刊連續刊出五年大飢餓的解密檔案、回憶文章和評論,發揮了民間「國民教育」的社會功能,與香港官方資助的「國民教育」手冊大異其趣。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