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文藝與歷史文化 > 歷史文化 > 港官信口開河 衍生教材笑話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港官信口開河 衍生教材笑話
——課本審查笑話 之一
 
丁望

原題: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8.4.26,A21版
上網:2018.4.29
字數:原文1,888,上網2,355

 

  關鍵詞:歷史課本,審查,教材笑話,措辭,南方,地理方位,表述,定語,境內,境外,解蔽
  
  引述歷史典籍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荀子.解蔽)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庸)

 
圖1,高中歷史課本一角(上),官方評審意見摘要(下)。電視截圖。

 

  儒家經典《荀子.解蔽》,對於「蔽」有透徹的解說,一謂:「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二謂:解「蔽」必須正視事實:「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中庸》給後人的「溫馨提示」則是「慎」:「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近日香港的歷史課本風波(下稱「課本審查笑話」),暴露相關人士有「蔽」之嫌,亦缺乏「慎」。


  1.在中國南方 無表述之錯

  最先報道「課本審查笑話」的有線新聞透露,教育局對高中歷史課本的評審,羅列了一批「措辭不恰當」的句子: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中國收回香港,中國堅持收回香港主權;還有「觀點值得商榷」的句子:近代歐洲的崛起……造成(成為)今日西方優勢的基礎;1949年中共建國,大量內地人移居香港。

  上述的審查評語,偏離了常識的軌道,又未查閱歷史文獻或解密檔案,有反智反科學之嫌,引起社會的爭議很廣。網上有留言稱「無事生非庸人自擾」。

  關於「香港位於中國南方」(或「香港在中國的南方」),關乎地理方位和語文意涵。「措辭不恰當」的評語有何理據?應尊重港人的知情權,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

  教育局主管的公開回應是:「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一句,在語文上有不同的解釋,可以是中國境內或境外的南方(大意)。這是「問一問境內還是境外」(類似「問一問姓社還是姓資)的偏失。

  中國的南方、北方,是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和歷史著作常見的方位術語,北京官媒體亦常用此語。


  2.南和北方位 以黃河為界

  現在的南、北方位,大體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泛稱北方,黃河以南稱為南方;也有以長江為界的江北、江南方位術語,泛指長江以北、以南。

  在中國古代史,有南北朝。港大史學教授羅香林(1906—1978)的《中國通史》,謂西晉武將劉裕「代晉為帝,雄視南方,於是南北朝對峙之局成,……史家稱之曰:南北朝時代。」(上卷頁203,中正版,台北)

  南北朝自東晉亡到隋統一南北,共170年(420—589)。南北大體以長江、淮河為界,如上引史書言:「大抵以江河兩流域為根據地,而淮水實為界焉」(頁209)。南朝先後的王朝宋、齊、梁、陳,及南朝之前的東晉,均立都於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

  南方和北方,是大範圍的地理方位分類。1949年後,還有兼顧政治、行政、地理的分類: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1990年代以來,中南多稱為華中(河南、湖北、湖南)和華南(廣東、廣西、海南),這是分得較細的地理方位。

  科學出版社(北京)的《中國資源地理》稱「南方水多地少,水有盈餘」(頁15);「南水北調」的術語,亦涉及北方、南方,指引長江流域的水,往黃河流域調送。

 
圖2,《中國資源地理》、《當代中國的石油工業》封面、扉頁書影。
 

  3.地理方位詞 語意很清晰

  北京的官方出版物,對香港方位的表述如何?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的詞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中國南部、南海之濱」(頁575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9)的詞條「香港回歸祖國」:「香港位於中國珠江三角洲南部」(頁392)。

  香港課本中的「香港位於中國南方」,與上引詞條的表述(在中國南部)是一樣意思。

  4月24日,香港特首說審查是為了「精準」(大意)。「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之說,不「精準」嗎?

  關於方位的句子,不會刻意寫「中國境內的南方」或「中國境內的北方」。寫中國事物的句子,南方、北方本是指中國領土之內,不會誤讀為「中國境外」。譬如:「廣州是中國南方的城市」(或「廣州在華南」),神志清醒者會問「境內還是境外」嗎?

  港官的境內境外說,還牽涉語文意涵的理解。以漢語語法(或稱中文文法)規範化的視角解構詞組,可這樣解讀「香港位於中國南方」:「香港」是主語(主詞),其下是謂語;在「中國南方」的詞組中,「中國」後面省略了「的」(通用的模式),「南方」是主詞,「中國的」是定語,用來限定(或稱界定)「南方」,即界定「南方」歸屬於中國。故「中國南方」或「中國的南方」的地理方位十分明確:在中國境內。

  為了說明漢語中定語的功能。無妨再舉一書名作比較分析。此書名是《當代中國的石油工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此名與《中國資源地理》是同樣的詞組,主詞分別是石油工業、資源地理,前面的定語「當代中國的」、「中國(的)」限定(界定)石油工業、資源地理的歸屬,指中國境內的石油工業、資源地理。如按港官的「問一問境內還是境外」,書名豈非要加「境內」,例如「當代中國境內的石油工業」?


  4.問境內境外 無事找事煩

  境內、境外的表述,有明顯的差別。「越南(或緬甸、老撾)位於中國以南」,是指越南在中國以南的境外;「廣州市位於湖南省(或長沙市)以南」,指廣州市不在湖南省境內;「新墨西哥州在美國的南方,墨西哥在美國以南」,分別指在美國境內、境外。

  把「香港位於中國南方」稱為有「境內境外」的混淆,缺乏語文的理據。此表述句並無「措辭不恰當」之處,而是發聲者、審查者未把「位於中國南方」與「位於中國以南」分清楚。

  中國的南方、北方或南、北,原是常用、語意清晰的方位句,港官竟有「境內境外」之問,令人懷疑把「領土主權」的政治概念,變成「草木皆兵」的聯想。

  德國著名學者、曾任海德堡大學教授的卡爾.雅斯貝斯(Karl Jaspers,  1883—1969),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論析以全面的視野理解歷史,提到為了政權的利益,用歷史知識展開政治宣傳,會導致「歷史的謊言」。

  在當今的社會,不管是史著還是歷史課本都要尊重事實,因政治表態的亢奮而扭曲史實,不可能建立公信力。

 

 

 

「老大哥」的荒謬:
 
課本與母語話題系列
 
1
港官信口開河 衍生教材笑話
2
禁說收回主權 令人拍案驚奇
3
母語是廣府話 被說成不正規
4
四億人講方言 不會說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