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政局左轉與「亞文革」 > 「愛國」爭議 > 資中筠再進諫 百姓用腳投票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資中筠再進諫 百姓用腳投票
——「愛國」爭議.十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8.1.18,A17版
上網:2018.1.20,更新:2018.2.3
字數:原文1,888,上網2,450

 

  關鍵詞 愛國,禍國,愚忠,朝廷,民疾,生存,用腳投票,為民請命

 
圖1,外交史專家資中筠。網絡圖片。
 

  在北京,「愛國」話題的糾結未了。德高望重的外交史專家、87歲的作家資中筠,重上講台,再以「愛國」話題表達「感時憂民」。她的演辭《談談愛國》日前在知識界的大網站刊出,引起思考群的關注。

  資中筠的演辭,從歷史片斷的述評,討論「愛國」的真正意涵,帶有影射現實和為民進諫之情,更有關懷民疾的憂患意識。


  1.愛國先護民 非愚忠朝廷

  她的演辭,可歸納四大要點。

  首先,重申「愛國不是愛朝廷」,「一些以愛國為名的事,實際上是禍國殃民的」;
  第二,審視歷史演變、歷史事件,不要以「愛國」或民族主義之名,掩蓋制度弊端或當權者罪惡;
  第三,「愛國」不是老喊「偉大」,當權者要「愛民」,百姓可以「用腳投票」;
  第四,知識分子要考察外國,擴大視野,改造社會,整治制度弊端並且「為民間疾苦說話」。

  她多次發表演講、文章,都觸及真、假愛國,亦多次論述希特勒和納粹主義。從對歷史浩劫的述評,引發人們對極度集權體制、反自由反人性的認知。

  她重上講台再說「愛國」,頗令知識界一些人「感到意外」。原因是2016年以後,官方對言論的控制更苛嚴,講真話的風險大大增加,她卻仍挺身而出講逆耳話,突顯為民請命的執著。

  「愛國不是愛朝廷」,是她的老話。這次她舉晚清(1840—1911)和秦朝(前221—前206)為例,強調朝廷、政權必須為民謀福祉、促進社會進步。在晚清,保大清王朝者視守護朝廷為愛國,孫中山(1866—1925)則以滅清為愛國。

 
 圖2,陝西西安展出的秦朝兵馬俑。兵馬俑的工匠完成朝廷的差事後,被殺滅口,能以兵馬俑說秦朝或秦始皇「偉大」嗎?網絡圖片。
 

  2.禁說悄悄話 秦帝也偉大?

  有人以秦朝兵馬俑(在今西安市)為傲,稱頌秦朝如何「偉大」。資氏則不以為然。

  對於想像中的「偉大」,她有另類解說:

  「秦朝是『偶語者棄市』,它非常怕你造反,兩個人在街上說悄悄話就可以把你給殺頭的。還有行人側目。什麼叫作側目?就是在路上互相看看,不敢說話的。」

  她認為,「愛國」要「跳出愚忠」,要分清愛國還是禍國。

  她未提「偶語者棄市」的出處。此語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秦始皇苛法虐民,以焚書坑儒之狠招「震懾」書生,又禁百姓聚集對談(偶語,議論),藉《詩經》《尚書》以古非今,違者殺頭誅族、示眾。

  資氏引述史著評論秦朝的文化專制和苛法虐民,與李銳(今百歲)、周有光(1906—2017)等較早前的談話相似,是提醒人們了解秦始皇的暴虐及歷史教訓。李銳說,毛時代是列寧(1870—1924)加秦始皇。

  毛「欣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屆二次會議上,他說:

  「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林彪同志插話:秦始皇焚書坑儒。)……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鎮反,還沒有殺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識分子嗎?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貫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得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大笑)。」(按:「民主人士」是指民革、民盟等之成員,實是政治食客。)

  這幾年,政治領域回到毛老路,歌頌古、今帝王「偉大」的宣傳品甚多。不少歷史題材電影、小說、教材,著力宣傳秦朝或秦始皇之前的秦國「武功偉大」;征戰和兵馬俑等,都被置放於「偉大」的頌歌中,並藉此宣傳「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


  3.自由和法治 愛文明國家

  資中筠說:「國家是幹什麼用的?是保護人民的,是保障人民用自己的力量能夠求得生存和幸福的。如果以國家的名義剝奪人民的幸福或者是害民,那這個就不能夠叫愛國。」

  她又說:「用抽象的人民來代替一個一個真正的人,說我這是為了人民,但是剝奪所有的活生生一個一個人的生存權,這個也是不對的」;「愛國首先是愛民。……你要是越來越野蠻,用野蠻的辦法治國那就是不行的」。

  她的結論是:

  「愛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愛一個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文明的國家。

  這同她較早前論及國家與百姓的一段話相近:「沒有真正實現『民治、民有、民享』,代表國家的政府不一定代表具體的百姓,……統治者太容易以『國家』的名義侵犯百姓的權益。」

 
 圖3,北京驅趕「低端人口」(2016.11—2017.1),弱勢群體生存權脆弱。網絡圖片。
 

  4.恤百姓疾苦 勿傷生存權

  資中筠再說「愛國」,是對社會現實有感而發,她提到「剝奪所有的活生生一個一個人的生存權」,被思考群學者視為影射北京的驅趕「低端人口」。

  此舉違背胡溫新政時(2003.3—2013.3)制訂的行政強制法(2012年元旦生效),特別是禁摸黑、禁三斷(斷水、斷電、斷氣)的規定。

  北京等地的一批知識界人士,也表達對野蠻驅趕「低端人口」的焦慮,呼籲善待「低端人口」,這是讀書人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

  資中筠說百姓「可以用腳投票」,也引起不少人共鳴。早在幾年前她就觸及「走資」和「失才」:「看看這裏不行了,就用腳投票了」;「許多人用腳投票,跑到別國」。

  中央黨校教授、改革派學者蔡霞,也說過「用腳投票」。她提到,這幾年「向計劃經濟、階級鬥爭回歸」的舉措,有否定改革開放的危險傾向,「照此下去,……會引發更多的資本外逃,加劇用腳投票趨勢」。


  5.山林險鳥飛 政失民去之

  政局左轉,重回毛的政治老路衍生亞文革,重樹毛的「高大形象」,增強集權和「造神」,淡化毛文革災難。官方一方面強化思想意識、言論、網絡控制和清查,阻撓對毛文革的批判;另方面又編造敵對勢力(仿毛編造階級敵人和階級鬥爭),擴大在知識界的反自由化。社會的緊張氣氛加劇,胡溫新政時相對稍寬鬆的環境消失。

  這種「左」的政治生態,令知識界有思考力者深感困惑,有經濟能力和「移民」門徑者選擇「逃離」,是很自然的事。

  儒家經典《荀子》謂:「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刑政平而百姓歸之。」又說:「山林險則鳥獸去之,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


  政局如果持續左轉,毛文革翻案如果形成新勢頭,知識界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化,則擇「林」而飛的知識人必會大增。

 
  表1,資中筠講真話:從秦皇、納粹、文革到「現在」
 

 

 

 

資中筠講真話:從秦皇、
納粹、文革到「現在」
表1

 

 

 

「愛國」爭議
 
1
北京學者議論 愛國非愛朝廷
2
孝順黨引爭議 學者析狼奶毒
任大炮不姓黨 亞文革轟大V
愛國還是極權 學者議希特勒
民饑饉援赤柬 算什麼愛國?
人民未成主人 資中筠遭圍攻
說空氣和自由 竟是媚美辱華
學生疏離阿爺 勿怨中史教師
紅與黑新納粹 偏見仇恨暴力
10 資中筠再進諫 百姓用腳投票
11 北大另類聲音 李沉簡說脊樑
12 謝寧慨嘆母校 失去北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