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歷史 > 抗戰史 > 淞滬會戰78年 理清抗戰史實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淞滬會戰78年 理清抗戰史實
(抗戰勝利70周年.之二)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5.8.20,A16版
上網:2015.8.31
字數:原文1,888,上網2,960

 
  關鍵詞抗日戰爭,兩個時期,局部抗戰,全國(全民)抗戰,國府(中華民國政府),國軍(中國國民革命軍),淞滬會戰,八一三抗戰,八一四空戰,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殉國,英雄崇拜,以空間換取時間

  相關人物:
蔣中正,馮玉祥,顧祝同,陳誠,張治中,朱紹良,張發奎,羅卓英,劉建緒,廖磊,胡宗南,范漢傑,王敬文,孫元良,黃維,宋希濂,夏楚中,吳克仁,吳桐崗,黃梅興,高志航,謝晉元,姚子青

  引述歷史典籍:其功足以激濁揚清,師範僚友。(人物志.利害)
 
圖1,四行倉庫今貌。網絡圖片。
 
  8月13日,在上海的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發表講話,聲稱在中共「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引導和推動下」,淞滬會戰「湧現……四行倉庫的800壯士等無數英雄」。

  把淞滬會戰和抗戰英雄的湧現,歸功於中共的「引導和推動」,是配合「中共是抗戰中流砥柱」的主旋律,並不符合抗日戰爭史實。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蔣介石(1887—1975)部署、指揮的大戰役,他和抗戰官兵、英雄,不受中共及其「統戰」的什麼影響。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附、血戰寶山的姚子青營長,奮不顧身抗敵是基於愛國和反抗侵略的良知,絕不是受中共什麼主義或「統戰」的「感召」。

  本文以疏理抗日戰爭史實的視角,述評八一三淞滬會戰和八一四空戰大捷,分析會戰的代價和影響。


  八一三大戰 抵抗日侵略

  抗日戰爭全程歷經14年,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局部抗戰,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瀋陽)後的東北抗戰,到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第二時期,是全國(或稱全民)抗戰即8年抗戰,從1937年七七事變後的華北抗戰,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簽署降書)。

  上海有過兩次淞滬會戰,一是1932年的一二八抗戰,二是1937年的八一三抗戰(含八一四空戰)。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的淞滬會戰,是第二時期中國國民革命軍(國軍)對日22次會戰的首次;其後,有同年的南京保衛戰,1938年的徐州會戰(含台兒莊大捷)和武漢會戰等。

  八一三淞滬會戰的主要戰場,在長江和上海黃浦江匯合的吳淞口,到虹口、楊樹浦和寶山(今上海市寶山區)一帶,即國軍第3戰區(滬杭戰區)的防衛區內。

  會戰初期的第3戰區,由非中央軍的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顧祝同為副司令長官,陳誠為前敵總指揮。9月上旬,蔣介石兼任司令長官。參戰的高級將領,有第9集團的張治中和朱紹良、第8集團的張發奎、第15集團的羅卓英、第19集團的薛岳;率第17集團第1軍(及第1師)的胡宗南(軍長)和范漢傑(副軍長),率88師的孫元良(師長),率36師的宋希濂(師長)等。

  會戰的搏鬥艱險,寶山的巷戰肉搏尤為激烈。第18軍98師583團3營中校營長姚子青(1909-1937,廣東平遠縣客家子弟)率部抵抗日軍,大都壯烈殉國。

  在上海蘇州河畔的閘北,第88師524團中校團附謝晉元(1905—1941,廣東蕉嶺縣客家子弟)率部孤守四行倉庫(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的倉庫),一個營約450人兵力(號稱800人)與日軍激戰,場面慘烈。

  在杭州筧橋與上海之間的八一四空戰,空軍第4大隊大隊長高志航(1907—1937)中校,率飛行員迎戰日機大捷。

 
圖2,國軍前敵總指揮陳誠。
 

  戰爭代價重 消耗日實力

  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終因實力懸殊而撤退,日軍於11月12日佔據上海。在會戰中,國軍擊斃擊傷日軍4萬,但自身的傷亡達25萬,代價沉重,殉國的少將(師、旅長)以上將領超過20人。

  八一四空戰雖大捷,飛行員的犧牲亦很大,沈崇海、陳錫純、閻海文、任雲閣等壯烈殉國。在八一四空戰後,飛行員的損失亦大,兼任第4大隊長的空軍上校驅逐司令高志航,於同年11月在西北蘭州的空戰殉國。八一四空戰英雄劉粹剛、樂以琴、李桂丹(與高氏合稱空軍四大金剛),亦在同年冬或次年春的抗日空戰中犧牲。

  淞滬會戰儘管付出的代價很大,但在抗戰史上有正面意義。


  首先,淞滬和以後的一系列會戰,牽制了大量日軍,粉碎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想,日軍陷於持久的消耗。日本難以調動更多兵力、武器到中國之外的戰場,這是中國抗日對二戰和反法西斯的偉大貢獻。


  意義之二,是凝聚全民抗戰的共識。蔣介石把中央軍主力,包括中央教導總隊、張治中指揮的精銳師(87、88師)和宋希濂的36師,投入淞滬會戰,並起用反蔣發起內戰的馮玉祥(1930年有閻錫山、馮玉祥對蔣介石的閻馮蔣中原大戰),讓他任會戰的司令長官;另方面,中央軍的頑強抗戰和壯烈犧牲,突顯抗日的決心。這些因素減低或消除地方軍閥的顧慮(擔心參戰會被蔣「吞掉」)。

  除了促成中央軍與地方軍(桂軍、滇軍)合作抗日,淞滬會戰也是全民抗戰的大動員,形成民眾支持抗日、參與抗戰的共識。

  意義之三,是一系列的會戰,包含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構想、外交期望。所謂以空間換取時間,本人的解讀是:一、以對日抗戰和保衛城市之役,換取城市工業、科技研究機構的內遷時間,形成後方的工業、科技新中心;二、以牽制日軍的行動,爭取外國(英、美)的戰略、物資、人力援助;三、在對日抗戰的相持階段,調整部署、積累經驗,為轉入戰略反攻建立基礎。工業內遷的實效不算好,爭取外援在抗戰前期則幾乎落空。但是,中國持久的單獨抗戰,在後期產生了一些影響,美軍志願航空隊(第14航空隊)的參戰,是一個實例。 


  英雄崇拜熱 抗日決心強

  意義之四,是英雄崇拜之熱與抗日救亡決心的激盪。中國的抗戰關乎民族生死存亡,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博弈,戰爭的酷烈必衍生奮戰殉國的英雄,其抗戰精神激勵同僚和民眾,恰如三國劉邵在《人物志.利害》言:「其功足以激濁揚清,師範僚友。」

  從血戰寶山的姚子青、孤守四行倉庫的800壯士,到八一四空戰健兒,激起社會的英雄崇拜,正如英國學者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的《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業績》(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言:「當英雄們來到人間,崇敬英雄就是人們的職責,人們的需要。英雄像一顆北極星一樣,它能透過層層雲霧……為人們指引方向。」中國抗戰英雄崇拜之熱,增強民眾抵制侵略抗戰自救的信心,形成英雄與尊崇英雄者的精神互動。

 
表1,淞滬會戰
引題 概要

名稱
時間

淞滬會戰,八一三抗戰(或稱八一三戰役)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

主要戰場

上海寶山、虹口、楊樹浦等處,長江、黃浦江沿岸

主要戰鬥

寶山血戰、羅店肉搏、四行倉庫保衛戰、八一四空戰

指揮系統

1937年8月,淞滬戰區(第3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9月上旬改蔣中正),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前敵總指揮陳誠
1937年9月,第3戰區3路軍:
 1.左翼軍總司令陳誠(軍政部次長),轄第15集團(羅卓英)、第19集團(薛岳)
 2.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轄第8集團軍(張發奎)、第10集團(劉建緒)
 3.中路軍總司令朱紹良(原張治中,京滬警備司令),轄第21集團(廖磊)、中央教導總隊等

參戰部隊
(部分)

第37集團(胡宗南)第1軍(胡宗南、范漢傑)第1師
第9集團第87師(王敬文)、88師(孫元良)
第18軍第67師(黃維)
第36師(宋希濂),第98師(夏楚中)

投入兵力
傷亡人數

投入約70萬
傷亡約30萬(其中死亡約20萬)

殉國將領
(約20人)

吳克仁中將(67軍軍長),吳桐崗少將(67軍參謀長),黃梅興少將(88師旅長),路景榮少將(98師參謀長),楊杰少將(1軍1師副旅長),蔡炳炎少將(18軍67師旅長),秦霖少將(7軍171師旅長),劉啟文少將(67軍108師旅長),朱之榮少將(67軍107師旅長),李伯蛟(28軍63師旅長)

 製表:本網文獻編輯組
 

 

 

抗戰勝利70周年
   
1
抗戰勝利70年 歷史仍被扭曲
2
淞滬會戰78年 理清抗戰史實
3
開羅宣言影片 吹毛貶蔣荒謬
4
正面敵後戰場 胡宗南守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