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憲民主派 二月大罷工
十月革命之前,有各派聯合的二月革命(公曆1917年3月),史稱立憲民主革命,有自由民主派的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十月黨(十月十七日聯盟);還有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的布爾塞維克(Bolshevik, 多數派,後分離出去成為俄共〔布〕),右翼的孟塞維克(少數派)也參與。
公曆3月8日(俄曆2月23 日)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有三八國際婦女節的婦女和工人罷工,後來擴大為抗議帝俄沙皇的遊行示威。12日,一群士兵倒戈攻打冬宮。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發表遜位詔書交出政權,羅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 1613—1917)終結。
羅曼諾夫王朝與中國王朝的對應時段,是明代(1368—1644)末期、清代(1636—1911)和民國初期(1911—1917)。
自發的二月革命之後,兩種政權並存(1917年3月至7月)。主流派是立憲取向的臨時政府,左翼的革命陣營是布爾塞維克控制的工(人)(士)兵蘇維埃(代表大會)。
1917年3月成立的臨時府由立憲民主黨人控制。7月,臨時政府改組,由社會革命黨的亞歷山大.克倫斯基(Alexander Kerensky, 1881—1970),出任總理和軍隊總司令;他是律師、辯論家,曾傾向社會主義。他與軍方聯手採取限制或清除布爾塞維克之舉,曾下令逮捕列寧,與布爾塞維克決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