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改革家:胡耀邦、萬里、溫家寶… > 胡耀邦 > 實踐觀平冤案 耀邦閃亮光環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實踐觀平冤案 耀邦閃亮光環
—改革大家胡耀邦光環.二之一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4.4.17,A17版
上網:2014.4.23
字數:原文1,888,上網2,330

 

  關鍵詞變革,實踐觀,平冤案,體恤民疾,撥亂反正,理論創新,政治大翻案,否定文革,個人崇拜

  相關人物:胡耀邦,葉劍英,華國鋒,汪東興,鄧小平,陳雲,毛澤東,蘇紹智,馮蘭瑞,于光遠

  引述歷史典籍:變通者,趣時者也;變而通之以盡利。(易經.繫辭)

 
 圖1,胡耀邦體恤民疾,常到農村考察實況。1986年,他在溫家寶(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胡錦濤(貴州省委書記)陪同下, 在貴州農村考察。北京網絡圖片,共青城胡耀邦陵園紀念館,懸掛類似之圖片。
 

  4月15日,是改革大家胡耀邦(1915—1989)的忌日;許多人沒有忘記這一天,對他的懷念之情綿綿。4月5日清明節以來,民眾到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的胡氏墓園,持鮮花行鞠躬禮,對他表達懷念之情,緬懷他體恤民疾著力變革,恰如25年前的輓聯之言:「斯人為天下憂,天下為斯人悼」,「輝耀千秋人共睹,……安邦萬里曾賴君。」

  輓聯又謂:「熱情的人死了,冷漠將他埋葬。」

  在1987年1月的中南海「民主生活會」,幾個左王和一小撮秋後算帳、落井下石者,把胡耀邦從總書記座位上轟下來。傾情於變革和改善民生的人倒了,大家長的冷漠使他有壯志未酬之傷。

  他借詩言志:

  「明知楚水闊,苦尋屈子魂。不諳燕塞險,卓立傲蒼冥。閉戶驚葉落,心悲秋早零。」


   1.閉戶驚葉落 心悲秋早零

  2004年6月9日,本欄以〈天下奇冤未了 應還耀邦公道〉為題,紀念胡氏病故15周年,曾引述此詩並註:「就政界的險惡和人情冷落、追求真理的光明磊落,展現他的心結。」作者的伸延解讀是:前四句寫面對政治風險而不放棄理想,秉持實踐觀著力變革,雖受中傷而不改初衷;後兩句寫被迫辭職後閉門謝客寫字,有秋風掃落葉的悲涼。

  「心悲秋早零」背後的政治圖象,是他被指責違背「集體領導原則」。受的委屈太大了,他在「民主生活會」會場外痛哭一場。官至總書記,竟情不自已號啕大哭,還有什麼「民主生活」?有人感慨:「他為千千萬萬人平反冤案,自己卻陷於政治冤案中。」

  公道自在人心,胡氏的變革思潮、改革實踐、惠民之功,是抹不掉的「存在」。

  在極毛派、極左派神化毛、頌文革的今天,得梳理他在改革歷程中的貢獻。

  在葉劍英的推薦下,他於1977年3月復出政壇,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同年12月又任中央組織部部長。1978年12月,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秘書長、宣傳部部長;1980年,再升任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主席制);1982—1986年,任總書記(總書記制)。

  推倒江青集團的10月事變之後,文革並未結束,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仍鼓吹毛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文革的許多政策和舉措仍繼續推行。

  面對文革殘局和理論僵化、極左政策,胡氏扮演衝鋒陷陣的戰將。1977年3月初抵中央黨校(當時小平未復職、陳雲未入政治局),就為變通毛教條、改變文革極左政策,冒險探索「理論創新」。


  2.批兩個凡是 文革大翻案

  1977—1986年,胡氏在「撥亂反正」變革中創出第一個光環:理論創新。

  面對華國鋒、汪東興的「兩個凡是」(凡是毛的決策都堅決擁護,凡是毛的指示都始終不渝地遵循),他主導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並展開大辯論。後來,他更提出「徹底唯物主義」,強調尊重事實。

  對於胡氏的實踐觀,本欄的詮釋是:所有理論、政策、行政措施,都要受實踐檢驗;必須實事求是,凡是脫離實際、不利於社會發展的都要改變。要變通不符合現實、過時或僵化的理論、政策、指示,正視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個人崇拜的弊端,解決「實際問題」;衡量理論、政策的得失,要看是否促進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

  他的實踐觀,獲得劍英、小平、陳雲的支持,為平反文革冤案、改變極左政策建立了「理論基礎」。後來,他又為構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下稱「初階論」)而努力。

  「初階論」是針對毛澤東的「向共產主義過渡」說,毛聲稱「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建成、社會主義建設已「基本完成」,社會正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學術界的蘇紹智、馮蘭瑞在1979年發表於《經濟研究》月刊的論文,分析社會仍處於較落後貧窮狀態,是「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期」。後來,于光遠(社科院副院長)把「過渡時期」稱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81年,他幫助胡耀邦修改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時,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寫入文件中。

  胡氏的第二個光環,是全面平反文革的政治冤案,並追溯到1962年反修、1959年反右傾、1957年反右、1955肅反(胡風事件)的翻案。如非牽扯到小平,1954年的高饒事件原可望平反。

  政治大翻案的主要動力,源自中南海共識,但如無胡氏的使命感和任事魄力,平反的幅度和速度會小得多。最難得的,他冒很大的政治風險,遊說並推動「緩和階級政策」,取消毛澤東定的「黑五類」罪名,連五十年代初列為「專政對象」的地主、富農及其子女,也獲「摘帽」。他的魄力,使上億的「罪人」(無辜者)及其家屬恢復「人籍」,功德無量也。


  3.反個人崇拜 涉毛左錯誤

  在葉劍英等主導下,胡耀邦推動文革的重新評價,最終由中共中央作出決定,全面否定文革、有限度批毛晚年錯誤,是胡氏在變革中的第三個光環。

  1979年,葉的「十一講話」,首次有系統地批判文革,稱它是「一場駭人聽聞的浩劫」;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面否定文革,並批判毛的左傾錯誤(錯誤發動文革、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等)。

  這兩個影響深遠的「歷史文件」,都由胡氏牽頭擬草並策劃討論(為後一文件召開四千人大會)。

  對於封建主義殘餘(家長制和個人崇拜),他還發表一系列署名文章,觸及毛長期的左傾錯誤,提到「聽不得不同意見」,「把不贊成和不完全贊成自己主張的好意見,當成右傾、走資本主義道路、反黨。」

  面對僵化教條和民眾承受的「左禍」,只有「解放思想」和變革,才能走出「山窮水盡」之困。《易經.繫辭》謂:「變通者,趣(趨)時者也」,「變而通之以盡利」。胡耀邦的變革,改寫了歷史的一頁。

 
 改革大家胡耀邦光環,二之二 耀邦緩和民怨 解救下鄉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