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1,AB團,指反布爾什維克(反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是俄國共產黨),是Anti (反對)Bolshevik(布爾什維克)的縮寫,意即反革命分子。
1929—1933,中共中央在江西根據地開展肅清反革命(肅反)運動,即反AB團,當權者隨意編造罪名,關押殺害了許多同志。毛澤東在反AB團的「肅反」中濫殺了許多「同志」,與恐怖的富田事件有關。
八十年代曾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防部長的張愛萍說:「嚴刑拷打,致使不少同志屈打成招,慘遭殺害。」──張愛萍:丹心耀日矢志興邦,收入張黎群等(編):懷念耀邦,凌天出版社,1999,第2集2頁,香港。
1931年,共青團湘贛省委兒童局書記胡耀邦(16歲),被懷疑為AB團分子,幸共青團中央局巡視員馮文彬到湘贛邊區時把他救出。──馮文彬:追思故人淚沿襟,收入張黎群等(編)懷念耀邦,凌天出版社,1999,第1集7—10頁,香港。
馮文彬(1910—1997)為共青團第一代領導人,曾任團中央書記、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長,五、六十年代先後任團中央書記,後降任天津市委工業部部長。1977—1988,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副校長,中共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有大陸作家的「紀實作品」稱他當過天津市委書記、市長,並不確實。
1987年9月,胡耀邦去山東濟南,想與三十年代老友譚啟龍一聚,恰譚去上海治病而未能晤面。他寫了一道詩,其中四句是:「蒙冤AB雙脫險,戰處南北俱幸存。牛棚寒暑相憶苦,開拓歲月倍感親。」
所謂開拓歲月,指四人幫於1976年10月倒台後的事。譚啟龍先後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
2,小道新聞稱,胡耀邦任中央黨校副校長是鄧小平的安排;此說並不可信,當時鄧小平仍未復出。
胡耀邦女兒以筆名滿妹寫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北京出版社,2005年11月),記述1977年2月27日葉劍英召見胡耀邦的談話:
你還是出來工作好,也是幫助我嘛!太重要的部門,他們不放心你去,中央已決定讓你主持黨校日常工作,去當常務副校長。你要去!憑你的智慧和才幹,在那裏是可以搞出點名堂來的。(214頁)
當時的中央黨校校長,由華國鋒兼任。
3,李銳:耀邦去世前的談話,當代中國研究(雙月刊)2001年第4期,29、30頁,美國新澤西州。
4,1986年,胡耀邦與鄧力群(71歲)商量,他是否可不再兼任書記處研究室主任,專任書記處書記,由年輕的王兆國(44歲)接任研究室主任。這是新陳代謝的安排構想,使胡耀邦結怨於鄧力群等。
5,丁望:新總理溫家寶及其亮點,信報月刊2003年4月總313期,10—17頁,香港。本文收入《溫家寶內閣》(當代名家出版社,2003年8月,87—114頁)。
6,陶鑄夫人、八十年代前期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的曾志,提及胡耀邦提拔幹部時說:「例如對李鵬同志的批示:我主張堅決提起來當部長,不提一些,不能轉變風氣。」──曾志:紅牆外的胡耀邦,香港中華兒女出版社,1999,198頁。
7,胡耀邦女兒李恆(滿妹)說:
一到星期天,客人們從上午就開始來,常常是吃完午飯的客人還沒走,又來了吃晚飯的人。……到我們家來得最勤的,要算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有時一天來吃三頓飯。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北京出版社,2005年,124、125頁。
8,「左王胡」之子犯案,相關的請示報告無人敢批示,胡耀邦卻批示依法辦案。滿妹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寫道:
中央辦公廳安排公安人員在那位領導到中央書記處開會時,前往其家進行搜查取證。辦案人員當天就從當事人房間的床底下搜出大量人民幣現金,面對用麻袋裝著的贓款,公安人員帶走了當事人。……違法的幹部子女有的被繩之以法,有的鋃鐺入獄。找父親求情通融的電話為數不少,父親的沉默得罪了不少長期有著很好關係的同志。(458頁)
9,楚國大夫屈原,名平(前339?—前278?)遭楚懷王疏遠後寫〈離騷〉,影射他在政界被中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賈誼(前201—前169)原在漢文帝手下當太中大夫(高級顧問官),受權貴毀謗遭貶,降任長沙王太傅(地方官顧問)。過湘水時,他寫〈吊屈原賦〉,以屈原的冤屈自況,有「逢時不祥」之嘆,又有「讒諛得志」之怨。3年後,他寫〈鵬鳥賦〉抒發「認命」的豁達,謂:「乘流則逝兮,得坻見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人生有如木頭浮於水,隨流而行,遇障礙則止;行與止,全決於自然命運。)
胡耀邦是湖南人,喜愛屈原詩,又有被中傷、遭大家長疏遠的遭遇。他下台後有「苦尋屈子魂」的情懷,是很自然的。
10, 薛居正(宋):舊五代史,第5冊卷119,中華書局,1975,1579—158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