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改革家 > 極左派圍攻溫家寶 > 華潤事 與溫夫人張蓓莉何關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華潤事 與溫夫人張蓓莉何關
 
丁望

原載:信報〈中國21〉專欄,2013.8.12, A13版、2013.8.13,A18版
上網:2013.8.18

 
  說明:作者將兩篇短評合而為一,改題〈華潤事 與溫夫人張蓓莉何關〉(原題:華潤事 與溫夫人何關,華潤老董 本無中委席位),略有增刪。
 

  關鍵華潤事件,涉嫌貪腐,極毛派,高層內幕,隨意編造,缺乏常識,定格量化

  相關人物:宋林,吳儀,賀國強,張蓓莉

  引述歷史典籍: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荀子.解蔽)

 
 圖1,左圖:吳儀。 右圖:張蓓莉衣著有點「土」, 頗像「馬列主義老太婆」;這是台灣記者在北京某展覽會拍得的像片, 看不到「珠光寶氣」模樣。
 

  薄熙來案將在濟南審判,各方角力令政局更加撲朔迷離。

  有人自稱山西省某報記者,來香港舉報「中央」級大型國企(簡稱央企)華潤的董事長宋林涉嫌貪腐,聲稱「宋林背後,有前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前總理溫家寶的夫人,還有前副總理吳儀。」

  這項「指控」,令頌毛挺薄批溫的極毛派「歡欣鼓舞」,其網民的「雷語」是:「華潤案重磅炸彈」,「必須誅殺溫家寶、賀國強、吳儀全家以謝天下」,「營救薄書記」。


   二○一○事 竟扯到吳儀

  關於華潤集團收購山西煤礦事,先有官方新華社的《經濟參考》記者王文志,直接向中紀委「實名舉報」,事後並無自吹自擂的宣傳,頗能拿捏分寸。在他之後,有山西某記者來港向廉署舉報,事後有雷聲隆隆的張揚,令許多人對他的動機及其背後所謂「極高級的人」頗有懷疑。

  對於華潤收購晉煤企業之事,是否涉及貪腐,非本文分析的範圍。本文討論的,是所謂事件涉及溫夫人、賀國強、吳儀的疑點。

  且先看某記者在8月7日撰寫的〈聲明〉(8月9日以廣告刊出),第一段第一句是:「本人及新華社記者王文志對其董事長宋林相繼實名舉報後」。按此行文,宋林似是新華社的董事長,是王文志的上級。

  最後一段「備註」內有此言:「其報道所引述除外,並保留一切法律追究責任的權利。」所謂「其報道所引述除外」是何意?是指不追究引述其談話的法律責任還是另有所指,甚費解。

  上述的語病,難免令人懷疑溫賀吳牽涉事件之說的可信性。有思考型學者在網上的留言,表達了這種質疑。

  某記者言,華潤董事長宋林收購晉煤企業,是2010年的事。既然發生於2010年,與2008年已退下的副總理吳儀(時年70)何關?

  在2003—2008年溫內閣任內,吳儀主管對外經貿、商務、衛生、婦兒等。2003年,與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聯手,把隱瞞沙士疫情的「新海派」衛生部長(政壇稱為「通天人物」)拉下馬(吳儀暫兼部長),全力應對沙士疫災,取得了成果。她也協助溫氏推動農村的「新農合」,向農村提供公眾財政支付的「公共品」。對保護中醫,亦有貢獻。

  還有北京的小道掮客和挺薄網站,稱華潤副董事長劉湖也涉及「華潤事件」。劉湖早在2007年退休,與宋林收購晉煤國企毫無關係,把他扯在一起,是要抹黑胡耀邦家族。

  劉湖是胡耀邦二子,因早年寄養於陝西劉姓農家而改名。近期,頌毛挺薄派圍攻改革大家胡耀邦否定文革,編造其子女負面消息。  


  寶石鑑定家 與煤商無關

  吳儀是深化改革、幹事有魄力、為人正直廉潔、不拉幫結派的傑出女性。退位後專心於研習中醫,一直保持低調。

  至於說溫家寶夫人(張蓓莉)「涉案」,更加荒謬。溫夫人是寶石鑑定專家,絕非珠寶商人,更與煤礦、煤商無關。怎麼可以把她「咬」到華潤的「涉貪」?

  所謂張蓓莉開珠寶店,身上珠光寶氣,行頭幾千萬,是台灣珠寶奸商造謠。多年前,台灣參加珠寶展之團體及造謠之商人,已刊登廣告承認不實之處,本人曾為文分析

  某記者把華潤的事扯到這兩位女性,應說出相關的事實,並提供有可信度的證據。必須盡一個真正記者的社會責任,豈可空談他們「涉案」?


  定格量化制 央企副部級

  某報記者還扯到所謂中南海「高層內幕」:「在十八大人事任命會議上,賀國強提名宋林做中央委員,遭馬和何勇堅決反對。……賀國強未死心,退一步提名宋林進入中紀委。」

  這一類「高層內幕」,常出現於北京「民主作家」或小道掮客的談話,也常流傳於小道網站,特別是挺薄批溫的極毛派山寨網。

  這一類「高層內幕」,十之八九是隨意編造出來的。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編造者缺乏最起碼的「常識」。

  例如,賀國強提名宋林當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就是缺乏常識的「編造品」。

  中共十五大以後,中共中央委員席位的分配,有一套規則,且成為剛性約束。本人研究政治精英和換屆重組的幾篇論文(在大學的學術研討會上宣讀),把其中的一個規則稱為定格量化,即界定中央委員應具備的相關「規格」,並量化其席位。

  例如,31個省(含直轄市、自治區)的省委中,「定格」為中央委員的,除新疆、西藏外,均量化為二席,即省委書記、副書記兼省長各一席。省委之外的省、部級工作委員會(簡稱工委),如中直工委、國家機關工委、金融工委、香港工委、澳門工委,各有中央委員一席。

  大型央企是副部級「規格」,其中特別有代表性的央企一把手,有候補中委席位。如十八屆的王曉初(中電信)、姜建清(工行)、蔣超良(農行)等少數幾人;再如十七屆(2007—2012)的陳元(國開行)、蘇樹林(中石化)、林左鳴(中航)、樓繼偉(中投)和郭樹清(建行)等。香港的華潤,相對的代表性弱些,並無候補中委的席位。   


  中紀委委員 華潤未到格

  賀國強是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紀委書記,自熟悉定格量化,怎會提名華潤的老董當中央委員?華潤的老董哪能與香港工委書記平起平坐?

  賀國強也不可能提名華潤老董當中紀委委員,因為像華潤那樣的央企,不在中紀委定格量化中,即老董未到「規格」。

  中委和中紀委的選拔,除了關乎定格量化,還與「時序」有關。早在換屆前一年,選拔就開始,經選拔、考察、協商出預選名單,至少是換屆前半年的事,不會到十八大召開在即,高層才為中央委員人選爭吵。

  高幹子弟、曾任中紀委委員的李惠仁(交通部已故黨組書記李運昌之子),早有《滄桑流年》一書出版,記述選拔的「時序」和程序、年齡邊界等,是了解和研究換屆權力轉移的參考讀物。

  不去了解定格量化等規則,就扯到賀國強提名華潤老董當中央委員,還會是什麼「中南海高層內幕」?

  《荀子.解蔽》云:「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這是應謹記的古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