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歷史 > 八九學潮.社會抗爭 > 老幼傳承 六四燭光不熄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老幼傳承 六四燭光不熄
 
 
丁望

原載:信報〈中國21〉專欄,2009.6.5,第18版
上網:2009.6.20

 
  關鍵詞六四燭光晚會,六四慘劇,維護自由,普世價值,傳承

  引述古典詩詞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
 
 圖1,在5月31日六四遊行中的兒童,過早地走向「代代無窮已」的傳承之路 。作者攝影
 

  香港維多利亞海灣迷人的夜景如舊,港九輪渡的夜燈同往年相似,如唐.張若虛(約660—720?)詩云:「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景物依舊,港人「毋忘六四」之情不熄;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都有數萬人聚集於維多利亞公園,悼念六四亡魂。


  維護自由 代代無窮已

  最難得的,是在「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歲月消逝中,「毋忘六四」和維護自由的活動,有「代代無窮已」的傳承。

  且看今年5月31日的六四遊行,有不少白髮老人參與,頗有老而彌堅之態;更有許多大、中學生替代二十年前的中、老年人,扛起「尋求真相」的大旗;還有父母肩膊上的兒童,也走在老幼傳承之路,與南宋.楊萬里(1127—1206)筆下的圖象:「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大異其趣。

  這是香港民間社會(市民社會、公民社會)的可愛之處。許多人認同普世價值,珍視自由、平等、法治和生命價值,因而形成民間社會對六四慘劇「尋求真相」的執著之情。

  從六四遊行到六四燭光晚會,許多港人對1989年以暴力對付和平請願說「不」,而且要讓後人了解真相繼續說「不」;在尊重事實、理性討論中,思索避免六四慘劇重演之路。


  講出真話 少年說六四

  近日香港媒體討論六四事件的一個熱點,是維護自由和普世價值的傳承。在6月4日的《信報》,「林行止專欄」和「香港論叢(練乙錚)」、「民間心戰室(魯姜)」、李志榮的專訪〈杏壇延續民主夢〉,都觸及擇善固執和傳承。

  「林行止專欄」建議設六四資料館,是讓後人了解歷史真相、思考普世價值,具有承先啟後的社會功能;「毋忘六四」的傳承是什麼?作者的話值得港人思考:「從見血與不見血的教訓,領悟到達致自由民主和諧社會的啟迪。」

  據李志榮的專訪(第37頁),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劉修研校長說:「六四時學生的愛國情操,堅守信念,那些優秀知識分子的特質,值得學生學習。……我們談六四時,不煽情、講事實。」

  李志榮記述中六生林芷欣的話:「有一點點混亂就要荷槍實彈的鎮壓?」這是許多港人的「六四困惑」,這是令人有無語問蒼天之嘆,這是將延續無數年輪的疑問號。

  林芷欣又說:「連十幾歲的小朋友也夠膽說實話。」中三的學生潘綺婷接著說:「如果我們也害怕,那時候香港就真正的沒有自由了。」

  這不只是他與珍視自由和生命價值者的自信,也是對戴上政治口罩者或以GDP漂白血跡論者的反問。

  青、少年對普世價值的認同,對維護自由、法治的傳承,正是香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