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歷史 > 八九學潮.社會抗爭 > 耀邦病故30年 陶斯亮說冤情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耀邦病故30年 陶斯亮說冤情
 
  30年前的4月15日,胡耀邦病故於北京,青年學生在天安門廣場設靈位悼念他。紅二代名人陶斯亮最近發表〈耀邦叔叔〉一文,提到耀邦被迫下台(1986年底)受冤屈,學生憤憤不平,要求公正對待他,後來演變為八九學潮……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9.4.11,A19版
上網:2019.5.1
字數:原文1,888,上網3,029

 

  關鍵詞改革家,實踐檢驗,被迫下台,學生,自由化,八六請願,八九學潮,和平請願,寬容,大家長,整人

  相關人物:胡耀邦,趙紫陽,萬里,胡啟立,喬石,姚依林,谷牧,習仲勛,田紀雲,張愛萍,芮杏文,閻明復,鄧小平,薄一波,彭真,胡喬木,王震,鄧力群,陶斯亮,馬曉力,羅點點,陶鑄,李昌,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王鶴壽

 
 圖1,1989年4月15日耀邦病故,北京學生悼念他的活動,演變為追求自由、民主和肅貪、反官倒的學潮(八九學潮)。學生以「一代英魂」呼喚耀邦。網絡圖片。
 

  4月15日,是改革大家胡耀邦(1915—1989)病故30周年,北京官方不會有紀念活動。對於江西九江市的共青城胡墓園【註1】,嚴控民間的祭禮,以防範八九學潮30周年發生「群眾性集會」。

  有些紅二代,在半民間的網絡發表文章紀念耀邦;也有學者撰文述評「改革開放」,論及耀邦角色。其中,陶斯亮的回憶錄〈耀邦叔叔〉【註2】,引起網友關注。


  1.陶斯亮之父 曾是黨老四

  陶斯亮文之引起關注,有三個因素。

  一是透露了中共高層鬥爭的一些內幕(例如胡下台後,一批老幹部推舉他當政協主席);訴說了耀邦的冤屈、旁觀者的憤憤不平。

  二是作者為陶鑄的女兒,陶鑄是文革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是華中、華南5省的「南左王」(東左王為華東的柯慶施、西左王是西南的李井泉),在民間有「南天王」之稱。他是文革(1966—1976)初期的大紅人【註3】,官至政治局常委,地位僅次於毛和林彪、周恩來,號稱「黨老四」,因得罪江青而下台(1967年初)。他與耀邦、王鶴壽是抗戰時的延安好友,號稱桃園三結義。

  三是陶斯亮既是高層紅二代,又當過中央統戰部第6局和女市長協會的負責人,了解黨內鬥爭、同情耀邦遭遇;她是紅二代中主張深化改革的一派,讚賞耀邦平反冤案和改革的氣魄,與胡德平、馬曉力(曾任政協副主席的馬文瑞之女)、羅點點(曾任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之女)的觀點相近【註4】。

  文章在紅二代的胡耀邦史料信息網發表。其他關於「改革開放」與耀邦話題,亦在此網發表。

  此網刊出較多同一話題的文稿,是因為官方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活動、黨報黨刊的相關文章,不提耀邦發起「實踐檢驗真理」的討論,更不提農村包產到戶連續5年的「一號文件」與耀邦的關係。

  「造神」的政治宣傳品,避開耀邦的角色,把「實踐檢驗真理」一類話題扯到「新時代思想」或當今的「重要指示」,並強調維護「新時代」核心人物的核心地位,令思考群有「說出真相」的「責任感」。

 
  圖2,陶斯亮說,耀邦是其父陶鑄的延安時代朋友。本文作者曾研究、分析陶鑄在文革初期(1966)的崛起和倒下(1967),撰寫〈風雲人物陶鑄〉一文,刊明報月刊1967年第3期(右),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遠東經濟評論)則譯載Ting Wang(丁望):Profile of Tao Chu,19 Oct 1967(左)。
 

  2.學生求政改 出校門請願

  陶斯亮的文章,提到30年前的4月15日,耀邦在早上7時多病故,她寫道: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大事不妙!當時知識界和大學生們,普遍為86年耀邦下台而憤憤不平心情黯淡,如今耀邦叔叔突然離世,猶如一把火燒向乾柴堆,誰會料到將發生什麼事呢?」

  陶斯亮文記述新總書記趙紫陽的警衛秘書老馬提供訊息:

  「對學潮的再次湧動,這次中央採取開明政策,只要不搞『打,砸,搶』,其餘的,學生願意怎麼搞不去干涉。現在看來,這個『開明政策』應是趙紫陽個人的良好願望。」

  她點出人們同情耀邦,關乎「86年耀邦下台」。

  「86年耀邦下台」的導火線,是1986年11月底、12月初有大學生上街遊行事件。最初,是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學生,不聽勸阻走出校門,表達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期望;接著是上海、北京大學生上街的小規模和平請願,回應政改的倡議。二是耀邦面對壓力,暫緩開除「自由主義分子」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的黨籍。


   3.迫耀邦下台 眾憤憤不平

  這兩件事引起大家長和「老左」不滿與圍攻,耀邦被迫於1987年1月寫辭職書。

  在極左派抹黑下,耀邦受了冤屈【註5】。4月15日,學生、市民到天安門廣場獻花,不只是悼念耀邦,還期望當局公道對待耀邦,推翻對他不實的指控。後來,民眾「移情投影」,把對耀邦的悼念「移情」於平反冤案的訴求、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形成聲勢浩大的八九學潮。

  這是中共建政後,規模最大一次的民眾和平請願和街頭遊行。政治局常委趙紫陽、胡啟立、喬石及人大委員長萬里、中央書記處書記芮杏文、閻明復及高層幹部田紀雲和張愛萍等,持和平取向並有安撫學生舉措,學潮大體是在有序、可控中。

  除了知識界和大學生之外,政界不少高幹亦對耀邦的下台抱不平,但因是大家長的決定,大家也無可奈何。曾任中紀委書記的李昌在〈我與耀邦共事〉一文就說「耀邦的辭職是被迫的」,又說他「是一位高瞻遠矚、勵精圖治的政治家」【註6】。
 
 圖3,胡耀邦故鄉(湖南瀏陽市)的胡耀邦紀念館,舉行紀念胡耀邦儀式,2019.4.16。網絡圖片。
 

  4.家長耍權術 聽左言整人

  陶斯亮雖提「憤憤不平」,卻未解釋為何人們會對耀邦下台感到「不平」?本欄略析「不平」之因。

  1986年底,耀邦被迫下台,這是家長制的政治悲劇。在鄧小平主導下,1987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耀邦,稱他「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和「在重大的政治原則上的失誤」。

  會後,政治局委員、人大委員長彭真大肆抨擊耀邦,說他「反自由化」不力,指責他「沒有真正的、徹頭徹尾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沒有服從集體」。高層的王震、薄一波、胡喬木、鄧力群,亦有類似的攻擊。

  這是無限上綱編造出來的罪名。1980年代的中共中央是雙層式的權力結構,第一線由書記處負責決策、黨務的日常工作,第二線是實際掌控拍板權的第一代老人,大家長鄧小平、副家長陳雲是最權威的當權者。

  耀邦主持書記處,先後在萬里、習仲勛、谷牧、胡啟立、姚依林和喬石、田紀雲、郝建秀等協助下,推動改革,所有上報的重大政策設計、事項,都經過書記處集體討論決定,樹立了「集體領導的典範」。


  5.謀寬鬆生態 耀邦被抹黑

  耀邦病故後,胡啟立、田紀雲道出真相。2005年,胡啟立的〈我心中的耀邦〉寫道:「耀邦同志在擔任總書記期間,書記處的重大問題都是集體討論決定的。」【註7】

  一系列當事人的回憶錄、相關的文獻記錄,暴露一批老人和「老左」隨意給耀邦加罪名;也暴露大家長玩弄權術、刻意整人,結束了耀邦的政治生命。


  基於整人的隨意想像,往往缺乏最起碼的邏輯。例如,說他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不合邏輯。鄧小平確定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馬列主義毛思想、無產階級專政,耀邦是總書記,能不堅持「黨的領導」嗎?

  耀邦反對「天天講階級鬥爭」,不同意把「社會矛盾」的存在都歸罪於階級敵人、敵對勢力,而不去緩解民間的疾苦。他尋求社會秩序的穩定,但對知識界、學生的言論和行為比較寬容,傾向於溝通、疏導、緩解緊張的取態,謀求寬鬆、寬容、寬厚的社會生態。以「對抗反自由化」的罪名陷害耀邦,是許多讀書人和學生難以接受的。

 
 

 1,共青城,原是江西省東北九江市德安縣的墾殖場,1984年稱為共青城;2010年成為縣級市,列為江西省直管縣,由九江市代管。全市人口約8萬,產板鴨、鴨絨衣。
 2,胡耀邦史料信息網2019.2.22。
 3,丁望:風雲人物陶鑄,明報月刊1967年第3期,頁22—33;英譯中(節譯)刊遠東經濟評論(周刊,香港):Ting Wang(丁望):Profile of Tao Chu,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19 Oct 1967, p126.
 4,大會堂頌文革 馬曉力轟五毛,灼見網2016.6.3。
 5,總書記也有冤 中南海哭一場
 6,李昌:我與耀邦共事,炎黃指秋2016年第1期,頁23。
 7,胡啟立:我心中的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