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經濟 > 經濟數據述評 > 港陸出新數據 兩地差異仍大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港陸出新數據 兩地差異仍大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7.3.2,A16版
上網:2017.3.11
字數:原文1,888,上網2,520

 

  關鍵詞統計,數據,香港,台灣,中國大陸,總量,人均,濕貨,差異,增長

 
 圖1,農民工月入3,000元左右,許多人被官商、私商惡意拖欠工錢,陷春節不能回鄉探親之困。圖為趕往火車站的農民工,北京網絡圖片。
 
  國務院統計局剛發表2016年統計公報(數據不含港澳台),《人民日報》於3月1日全文公布。公報透露,國內生產總值(GDP)74.41萬億元人民幣(2015年67.67萬億),增長6.7%(2015年6.9%);人均GDP53,980元。


  人均八千元 相當香港18%

  公報未透露人均GDP折合美金多少,但提到人民幣對美金的年均匯率6.6423。以此兌換率折算,人均GDP為8,126美元(2015年7,990美元)。

  香港統計處日前印發2016年的《香港統計數字一覽》,列出人均GDP338,806港元。以年均中間價7.762比1的匯率(頁36)折算,合43,650美元(2015年42,930)。

  兩岸三地的經濟規模(GDP總量),以大陸最大,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港、台則是小規模經濟體。但是,人均GDP(美元)卻是港、台遠高於陸:香港超過4.3萬,台灣約2.3萬,大陸是0.81萬;大陸約為香港的18.6%、台灣的35.3%。

  北京今年的統計公報,一反過去的慣例,首次有「頌神」之筆,稱讚「核心」的「堅強領導」,但數據的表述略有改進。列出GDP總量,亦透露人均量;城鎮化的數據,過去只列虛數而不列實數,這次則是並列。

  公報列出的總人口,是13.827億,比2015年增800萬。城鎮常住人口超過7.9億,城鎮化率為57%(俗稱虛數);以城鎮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則是41%(俗稱實數)。

  公報並無虛、實之稱。所謂虛數是指虛假的城鎮化指標,以居住(常住)人口身份列入者,實際並無城鎮戶籍(僅有暫住證),沒有真正的「城鎮人」待遇;具備城鎮戶籍,才有「城鎮人」待遇(可享城鎮的福利)。


  濕貨或乾貨 增長動力減

  2015年及以前的所謂城鎮化率(虛數),是假大空,不能真實反映城鎮化的實際程度。李克強與溫家寶一樣,每次談城鎮化,除了提虛數也提實數,並強調要「乾貨」。這次的公報,把「濕貨」(摻水貨)和「乾貨」都公布。

  公報的數據諒仍有「摻水」,但經濟應有一些發展。GDP增長6.7%,雖比往年下降,但在全球經濟下行之下,是很強的指標。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公布的2016年GDP增長率是:日本0.9%,美國1.6%,歐盟1.7%,印度6.6%;據香港統計處的數字,香港的增長率3.8%。

  GDP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是投資需求的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60萬億元人民幣,扣除價格因素實增長8.6%,其中第三產業(服務業)增長近11%;二是消費需求拉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萬億元,實增長9.6%。

  另一動力是貨物進出口貿易,順差超過3.3萬億元人民幣。但是,這一動力已連年弱化,2015年的順差減少3,300億元,進出口總額下降0.9%,出口減1.9%,進口僅上升0.6%。

  居民的人均收入雖有增長,仍處於低水準: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超過3.1萬元,人均月入約2,600元;
  農村中位數超過1.1萬元,人均月入約900元;
  農民工人均月入3,200元;
  領取低保(救濟金)者,城鎮近1,500萬,農村近4,600萬,合共約6,100萬。


  人均外儲量 港多二十倍

  港、陸社會和經濟發展,有不小差異,最大的差異是總量與人均量。除了前述的GDP,還在外匯儲備等指標。

  2016年,香港外儲總量3,860億美元,僅為大陸3萬億美元的12.8%;香港的人均量則接近5.3萬美元,相當於大陸(接近0.22萬)的24倍。

  香港有充裕的財政儲備,2015/2016年度達8,430億港元;大陸長期有財政赤字,2016年的赤字數,需待3月中旬人大年會審議預、決算時公布。去年3月預期的財赤接近2.2萬億人民幣,或略超過GDP的3%。

  港、陸的生態環境都是「形勢嚴峻」。大陸的大氣、土壤和水源污染極嚴重;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安全指標的25%,未達標的高達75%。

  香港的環境污染,主要是大氣,受到自北南來的霧霾天氣困擾,但整體環境仍比大陸好。

  生態環保、醫療水準、生活素質和法治、社會自由度等因素,影響人的預期壽命。香港統計處的最新數據是:2016年的預期平均壽命,男81歲、女87歲,平均約84歲;國務院今年的公報未提同類數據,去年的公報則稱76歲,兩地差8歲。


  藉政治維穩 強亮劍干預

  未來一年,大陸的經濟有持續下行的風險,潛在的危機錯綜複雜。貨物進出口貿易疲弱,地方債務或因樓市泡沫而使償付能力大減,貨幣貶值和資金外流持續,頗值得關注。

  潛在的風險與政局左轉有關。當局藉口維穩,強化對市場運行的政治干預,又高調宣揚共產主義的一套,引起本土私商和外商的憂患意識。

  有北京學者認為,重新宣揚共產主義和階級鬥爭,令私商和富人恐懼,引發更多的「資產外逃」【註1】。社會上有「曹德旺跑路」的議論,大陸富人和香港中產則有「移民避險」新潮,3月號《信報月刊》有此話題的專訪(頁40—45)【註2】,觸及「香港文革化」和「90後心灰意冷」。

  從公報的數據,亦可看出資金的流向。2016年實際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資1,260億美元,增長4.1%(2015年6.4%);大陸商界對外直接投資1,701億美元,增長44%,外投多於內吸約440億美元,或有資金避險或「外逃」的成分。

  近期貨幣持續貶值,大量資金轉往外國或香港。當局藉口3月兩會期間須加強維穩,嚴施限匯,緩解貨幣貶值速度。傳聞有外資汽車企業無法把利潤匯到外國,以致償付外國供應商的資金鏈斷裂,只好求助於外國銀行的信貸墊支。這一類以政治維穩手段限制合法兌換外幣之舉,令投資者的戒心更大。
  

 

 註:

 1,政治走回頭路 亞文革引爭議
 2,https://www.facebook.com/ejmonthly/?hc_ref=PAGES_TIMELINE&fref=nf

 
 表2,兩岸三地的全球指數排名比較
 

 

 

香港與大陸的社會、經濟
差距(2016)
表1

兩岸三地的全球指數
排名比較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