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歷史 > 抗戰史 > 評名將范漢傑 說黃維議天問(上)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評名將范漢傑 說黃維議天問(上)
 
 
丁望

原題:紀念抗戰 熱議黃維天問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5.10.15,A19版
上網:2015.11.12
字數:字數:原文1,888,上網5,954(上3,836 下2,118)

 

  關鍵詞抗戰名將,黃埔,黃陸浙,大西北,平涼,親和力,土木工程系,山東會戰(膠東戰役),錦州會戰(遼瀋戰役),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挺直脊樑,擇善固執,天問,抗戰勝利,四野,虐待戰俘
  
  相關人物
:胡宗南,范漢傑,黃維,孫立人,李以劻,林彪,胡璉,許世友

 
 圖1,范漢傑將軍和如夫人林氏與子女,1938,重慶。原載范氏外孫女 Sylvia Liu Land:〈我的外祖父:范漢傑將軍〉。
 

  兩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帶出一系列會戰的文獻、抗戰名將的訊息。在抗戰名將中,輩份最高的,是與蔣中正同輩的何應欽、朱紹良(均出身日本士官學校)、張發奎、徐永昌,出身於保定軍校(1912—1923)的陳誠、白崇禧、顧祝同、周至柔、羅卓英、李品仙;接下去,是黃埔(1924—1927)的第1期健將胡宗南、范漢傑、桂永清、宋希濂、黃維、黃杰等。

  關於胡宗南在抗戰時的角色,拙文〈正面敵後戰場 胡宗南守西北〉已分析【1】,本文述評其他名將。

 
 圖2,蔣中正親筆函,稱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為「漢弟」,《歷史檔案與文獻管理》雜誌(台北)圖片
 圖3,國史館(台北)出版的《胡宗南日記》部分書影(剪輯),日記記載胡氏與范氏夫婦的交往:1944年12月12日,「至辦事處晤范漢傑及其夫人」(頁410);1944年12月21日,胡氏在范夫婦陪同下去重慶謁見蔣中正,隨後「與范漢傑夫婦」同機返西安(頁416)。
 

  胡宗南夥伴 戰轉大西北

  胡宗南日記和傳記的出版,帶出其戰場第一夥伴范漢傑(1896—1976)的許多資訊,包括抗戰和國共內戰(1946—1949)的戰史、戰略思維。國史館也發布收藏和展出范氏文獻的訊息,文獻包括蔣中正親筆函(圖2)【2】,引起研究抗戰史學者的興趣。

  二、三十年代國軍精英的往上流動,關乎「黃陸浙因素」。黃,指黃埔軍校背景;陸,指陸軍大學進修的閱歷;浙,指與蔣中正有浙江同鄉的親緣。胡宗南具備三大優勢,范漢傑則缺「浙江親緣」。

  胡、范同為黃埔第1期第4隊學員,參加北伐、剿共、抗日和國共內戰。1927年,范氏任浙江警備師師長,為黃埔生第一個師長。後來因缺乏「浙江親緣」略受阻,胡則有此優勢,便成為黃埔第1期「一哥」,升遷最快。他長期作胡的副手,也獨當一面率軍打過大仗。兩人關係甚融洽,胡宗南日記有許多兩人交往記載(圖3)。

  范氏參加兩次淞滬會戰: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之役,1937年的八一三上海血戰。前一戰,他是第19路軍(蔣光鼐、蔡廷鍇)的副參謀長;後一戰,是第1軍副軍長(軍長胡宗南)。

  第二次淞滬會戰後,他參加南京保衛戰,不久隨胡宗南的第17軍團赴河南,參加蘭(考)(開)封會戰,升任第27軍軍長(接桂永清)。後長期駐守大西北,曾東渡黃河入山西,參加對日作戰的中條山之役。1942年,任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由第1軍擴編,1940年起總司令為胡宗南)。


  平涼有建樹 在鄭州受降

  1942年,胡宗南實際主持第8戰區,成為「西北王」,范氏在胡手下任第38集團軍總司令,駐守甘肅東部平涼地區。

  在平涼,他一方面防備日軍西進陝、甘;另方面防範陝甘寧紅軍南下,確保陪都重慶和四川大後方的安全。因執行這兩項戰略部署,他獲蔣中正器重。1945年初,胡升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推薦他當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授中將銜。

  1945年9月22日,中原日軍投降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行。據鄭州市圖書館提供的〈第一戰區受降紀實〉【3】,第一戰區接收委員會主委范漢傑主持儀式,胡宗南接受日軍的降書。


  除對日作戰,范氏在甘肅平涼的後方建設和興辦教育,也有不少成果。他對民眾有親和力,國共內戰時曾任第5軍副軍長、被俘後坐牢的李以劻,在獲釋定居的北京撰寫回憶錄,提到范氏「對部下對老百姓從不怒責,……抗戰期間在防地出巡時,遇到老年鄉民便下馬,找老農問問鄉情,……送幾塊錢給鄉親,表示慰問之意。」

  李以劻又說他一生清廉,不吹噓、不拍馬、不告狀、不強求。李在回憶錄寫道:「據他的侍從參謀告訴我,范當軍長時,襪子破了還叫勤務衛士代為縫補,范的家中沒有懸掛一件字畫,也沒有一件古董陳列,所多者唯有書籍而已。」
【4】

  李氏又言:「追念范的一生,東征、北伐、抗日功在國家。」

  李氏透露,范有兩夫人,正夫人童氏,如夫人林氏。前者從小在鄉村長大,勤儉持家;後者是清代名臣林則徐(1785—1850)之五世孫女,係福州名媛,對范氏軍政界社交活動頗有幫助。

  林則徐在道光18年(1838)任湖廣總督,次年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鴉片,後當過兩廣總督、雲貴總督。范夫人之父林楚秋,在福建當過縣長。

 
圖4,范漢傑將軍。網絡圖片。
 

  率第1兵團 激戰於山東

  國共內戰時,在胡宗南大力推薦、蔣中正賞識之下,范氏於1946年5月入軍方中樞,先後任陸軍副總司令、參謀次長(相當今副參謀總長)。

  1947年,轉任第1兵團(山東)司令官,參與指揮山東會戰。

  1948年,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指揮錦州會戰。

  1948年冬,在錦州之役被俘,關押於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12年。

  在北京展開紀念抗戰勝利活動期間,北京等地網絡平台刊出的一些戰史,有翻案的味道。其中「中國黃埔軍校網」的〈黃埔一期范漢傑指揮水平遠超許世友〉
【5】,另幾個網絡平台轉載的舊文〈孟良固戰役後粟裕敗在范漢傑手下〉【6】,述評1947年國共在山東省東南部沂蒙山區的山東會戰。

  山東會戰涉南麻、臨(現在濰坊市)之戰等【7】。國共兩軍激戰於今煙台以南、青島以北和濰坊、臨沂市一帶,主要戰場在青島西北和西南的諸城、濰縣、沂水、蒙陰、泰安、萊陽和南麻。上述兩文稱讚范漢傑的指揮才能,華東共軍受重創。

  在山東會戰時,范氏是陸軍副總司令兼第1兵團(後稱膠東兵團)司令官,其對手是陳毅、饒漱石和粟裕的華東野戰軍,及其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等。在蔣中正主導下,第1兵團在山東戰勝共軍,許世友兵團等失敗退出沂蒙山區。


   共軍稱范氏 勝過許世友

  上述第一篇文章說:「范漢傑勝過許世友。同時在兵力調度上,范漢傑能聽取各方面意見,使國軍的兵力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可以說,在這次戰役中,范漢傑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若非國軍整個兵力不足並要繼續抽兵赴其他戰場、解放軍阻援部隊的意志遠勝於國軍等原因,最終戰局難以想像!」

  「在戰鬥中,國軍也表現了較強的戰鬥力,胡翼烜以一團之兵堅守萊陽十數天之久,連續挫敗解放軍4個師的圍攻並使解放軍7縱喪失戰鬥力撤離戰場,遠超過解放軍預期甚至國軍自己的計劃。……解放軍步步後退遭遇重大損失。戰後參加萊陽攻城阻援的解放軍膠東全部主力4個縱隊喪失再戰能力,撤離戰場休整了兩個多月。」

  范氏在錦州戰敗被俘,最大的原因是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指揮失誤,拒絕援救錦州國軍。共軍軍官趙興元【8】對范氏的指揮才能、防禦工程頗稱讚,他說:

  「敵人的地堡有1米多厚,用鋼軌加水泥做成的,火炮打上去,就是一個白色的點。……國民黨名將范漢傑布置下的防禦陣地果然名不虛傳,5道鐵絲網根據防禦任務需求分別做成胡椒葉型、苴麻型等形狀,鐵絲網和壕溝、暗堡和地雷陣相配合,在錦州城外,置下了不可逾越的死亡地帶。」

  他又說:「在國民黨軍隊中,論組織城市防禦作戰,范漢傑確有其才。」
【9】

 

 註:

 1,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1150917.htm
 2,陳憶華:〈採集范漢傑、計大偉史料歷程〉,《歷史檔案與文獻管理》(雜誌,台北)2010年12月第5期,頁164—168。
 3,
http://www.zzldcn.cn/Panoramic/Pages/150202/150401144.html
 4,李以劻:〈范漢傑的崢嵥歲月與鋒鏑餘生〉,傳記文學(月刊,台北)第65卷第3期,頁60-70。
 5,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shshzt0024.htm
 6,
http://bbs.wenxuecity.com/shuyu/249749.html
 7. 劉熙明:〈國共內戰期間的指揮權問題:南麻戰役的個案研究〉,《近代史研究所叢刊》(中央研究院,台北)第81期,2013年9月,頁99-131。
 8. 趙興元在錦州之戰時為4野40軍118師營長,50年代曾任師長,後曾任旅大警備區政委。
 9.〈錦州戰役:打錦州時犧牲是光榮的〉,新華網(北京)2007.7.29。

 
 
表1,范漢傑經歷
生卒,籍貫

1896(廣東)—1976(北京),今廣東省梅州市

最高軍職

陸軍副總司令兼第1兵團(山東)司令官,中將
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中將

最高文職

熱河省政府主席

教育進修

1911—1913,廣東陸軍測量學堂(廣州)
1924,黃埔軍校(廣州)第1期
1927—1931,在日本和德國考察政治、軍事
1936,陸軍大學將官班第2期
1944—1945,陸軍大學將官高級進修班

入國軍前職務
(1920—1924)

兩廣鹽運使(鄒魯)署江平艦艦長
桂軍總司令(劉震寰)部中校參謀
第6路上校司令兼廣東三水縣縣長

早期國軍職務
(1925—1936)

1925,第4軍第10師營長
1926,第4軍第10師27團團長、副師長
1927,浙江警備師師長
(1927秋蔣中正下野後,到日、德考察遊學)
1932—1934,第19路軍(蔣光鼐、蔡廷鍇)副參謀長
1935—1936,第1軍第2師(黃杰)參謀長,上校
1936.9,授陸軍少將銜
1936.9—1938,第1軍(胡宗南)副軍長

全面抗戰期軍職
(1937—1945)

1937秋,第1軍副軍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1938.4,國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未到任)
1938—1939,中央軍校教育處長
1939—1941,第34集團軍第27軍軍長,一度兼鄭州警備區司令
1942.1—1942.6,第34集團軍(胡宗南)副總司令
1942.6—1945.1,第8戰區(朱紹良、胡宗南)
第38集團軍(陝西平涼)總司令
1945.1—1946.5,第1戰區(胡宗南,西安)副司令長官
兼參謀長,中將

國共內戰職務
(1946—1949)

1946.5,國防部參謀次長(參謀總長陳誠)
1946.6—1947.6,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顧祝同)
1947.3—1947.6,兼陸軍總司令部徐州總指揮部主任
1947.6—1947.12,第1兵團(青島)司令官
1948上半年,冀熱寧邊區(秦皇島)司令官,熱河省政府主席
1948.9—1948.10,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
(1948.10.16被俘)

釋放後職務
(1960—1976)

1960.11獲釋,任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專員
1962—1964,政協文史會委員
1964—1976,政協委員(月薪200元)

家屬

正夫人童氏,如夫人林氏
子女共12人(童夫人生7子1女,林夫人生3子1女)除一子留大陸外,均於1948年定居台灣,後成為工程師等專業人士,現居台灣、美國等地

 註:本表據下列文獻編製:近代史研究所(北京):《民國人物傳》第11卷(2002),李以劻(北京):〈范漢傑的崢嶸歲月與鋒鏑餘生〉。
 
評名將范漢傑 說黃維議天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