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首都基輔民眾的和平抗爭,迫使親俄的總統雅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逃走,政權落入反對派手中;俄羅斯趁亂派軍入侵,實際控制克里米亞半島,政局動盪。
烏克蘭之變,引起北京政界和學界的關注。不少人認為,烏克蘭的再次變天,激發民眾推倒各地的列寧(1870—1924)大塑象,蘇共領袖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象徵粉碎於大街上。沒有人阻止「推倒列寧」的舉動,又是「無一男兒」的實例。中南海權要的「無一男兒」說,再次被提起。
在「無一男兒」的背後,蘇聯解體的「關鍵因素」是西方的顛覆、思想意識的失控,還是「一黨領導」體制的弊端,是爭論的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