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移置 汲取歷史教訓
第四,是汲取「歷史教訓」的憂患意識。
在歷史的長河中,北京八九學潮並不遙遠,但許多人把它視為歷史事件。對事件的記憶積累或了解加深,激起了汲取「歷史教訓」的憂患意識。
一方面,是以「毋忘六四」自勉或向社會呼籲,期望「悲劇不再重演」;另方面,要讓後代了解真相,並期待他們免於遭遇類似的悲劇。
汲取「歷史教訓」的憂患意識,關乎「記憶移置」。重大的歷史事件、政治悲劇,是抹不掉的存在,往往成為民眾的「集體記憶」(或曰「集體回憶」);從1989年5月的百萬人遊行支持北京民眾和平請願,到二十一年後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是記憶不斷積累、了解真相加深的過程,也是「記憶移置」的過程。
「集體記憶」或「集體回憶」,是港人熟悉的概念;「記憶移置」,則是本人詮釋人文關懷的概念。後者的意涵是:父母、年長的一代攜帶孩童,老師帶領小學、中學生(或學生自發),參加燭光晚會,自是「薪火相傳」的一種模式,亦正是「記憶移置」:把年長一代的記憶,嵌入孩童、年輕一代的記憶帷幕上。
今年燭光晚會開始之前,本人在維園看到許多孩童和學生。有些學生穿校服背書包坐在球場,有少年豎起「九十後也來了」的字牌;又見到十來歲的小女孩,臉上自然流露「戚戚然」之情。這些「場景」,令人感受到「記憶移置」之浪。
年長一代的「集體記憶」,將逐漸成為八十後、九十後乃至「二十一世紀新人類」的「集體記憶」。這就是記憶的傳承,也是思考的傳承。
電視台的現場採訪,播出母親、老師的話:要讓後代了解真相,要教他們如何思考。年長一代把對普世價值、歷史事件的了解和思考告訴下一代,並啟發他們獨立思考、不盲從「官說」,就是思考的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