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風雨之夜,數萬人聚集於維園點燃燭光,悼念八九天安門事件中的亡魂。在滴滴雨聲中的哀思,正是「風雨故人來」的真情流露;最難得的,有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佇立雨中,沿著前人的腳印,過早地承受歷史的創傷、面對「以史為鑒」的洗禮。十幾年燭光晚會和無數次的和平請願,使維多利亞公園成為全球注視的都市地標──追求和平與自由、尊重歷史事實、珍視人格尊嚴和生命價值的象徵。
針對天安門事件,有人高談大陸的經濟發展使香港受惠,要大家由激昂轉為平靜。言下之意,是要人們因受惠於經濟發展而改變原來對事件的觀感,或忘記事件。
八九學潮和流血悲劇,是「存在」的事實,是抹不悼的「存在」,豈會從許多港人的記憶中消失?即使受惠於經濟發展,也不能違背良知漠視人的生命價值,忘記為和平請願而失去生命、健康的無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