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精英文摘 > 新儒家.現代化 > 杜維明:儒家與法治文明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杜維明:儒家與法治文明



發布:共識網(北京)2013.1.11
原題:沒有法治,德治一定墮落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shsc/article_2013011174832.html)
上網:2013.11.28

 

圖1,《儒家思想》,杜維明著作。


   倫理和道德 加西方法治

  儒家有三方面需要向西方學習:一是超越而外在的宗教;二是崇尚理性的哲學;三是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社會實踐,包括市場經濟。但我們不是要放棄一切向人家學習,而是要與西方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對話。

  經過對話,我們認識到,我們應該突出儒家的宗教性,不能只講道德,不講制度和治理方案,不能只講人性本善,還要看到人性的陰暗面。

  憲政民主很難學,但一定要學。有了法治並不表示我們一定會形成有道德的社會,在法治的基礎上要講德治,但沒有法治講德治一定有問題,如果沒有法治,德治一定是人治,一定墮落。

  儒家政治具有深刻的倫理和道德內涵,賢人政治是儒家基本的精神。賢人政治強調的是,越有錢、有權、有影響力的人越應該對社會負責任。


   知識精英層 扮批判角色

  儒家的道德說教都是面對精英的,它要培養出一批關切政治、注重文化,對宗教、對價值敏感,能夠參與社會建設的「士君子」。「士君子」在現代社會就是公共知識分子,他們通過媒體和各種場合提出對政治和社會重建的批評或改進意見,這是真正的協商政治。

  儒家一定是入世的,儒家能夠存活下去的根本就是它的抗議精神,它永遠在批判,在批判的過程中使社會越來越好。我們以前把儒家和專制的關係放大了,實際上儒家的抗議精神歷朝歷代都是存在的。有人說,董仲舒設計了一套神學來為漢代的皇帝服務。荒唐!他設計的那一套理論,用今天話講,如果有天災人禍,政府就要負責任,宰相就要辭職,皇帝要下詔罪己,因為你触犯了天怒,你要仔細看看你政治上是不是出了什麼毛病。所以抗議精神太重要了,沒有抗議精神就沒有儒家。

  儒家在明代出現了三個觀念:一個是官、一個是公、一個是私,潛台詞是,官已經不能代表公,朝廷變成了私欲集團,所以知識分子要以天下的公論來批評朝廷,要以德抗位,也就是站在一個更高的道德也罷,哲學也罷,神學也罷的高度批評現實政治,這個如果沒有的話就完了,那就不叫儒家了。

  儒家有三個層面:道、學、政。道就是基礎理論,學就是學術傳統,政就是經濟,這三個必須配合。

  

 

 

本網編者按:


  杜維明(1940-)教授,為新儒學專家,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哈佛大學教授,東西中心(夏威夷)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哈佛大學東亞系主任,台灣大學哲學系訪問教授,中國武漢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主要著作有:《中與庸:論儒學的宗教化》、《仁與修身:儒家思想論文集》、《儒家自我意識的反思》、《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和《文明的衝突與對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