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爭議 睦鄰外交
緩和爭端的當務之急,是釣魚島息火。持續的煽風點火、煽動反日或反華的民族情緒,既不能解決領土主權的爭端,也對雙方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廣州等地反日遊行者聲稱要「抵制日貨」,如真有「抵制日貨」的實際行動,日本也可能有「抵制華貨」之舉。
緩和釣魚島爭端的上上之策,是擱置爭議,理性對話,共同開發資源(漁業資源和礦物資源),回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前期的鄧小平睦鄰外交構想。
對話的優先「選項」,應是釣魚島「靜態化」,雙方都不再有「突顯主權爭議」之舉;協商利用公海漁業資源的「邊界」,並設漁政管理「熱線電話」。接下去的「選項」,或是東海海上油田的共同開發。
在一些國家、地區的公共治理中,當政者借對外抗議的情緒宣洩,轉移民眾對「內政」或「深層次社會矛盾」的視線,以緩解施政危機,是常見的手段。但是,以「外恨」轉移「內怨」的視線,並不能真正釋放民怨,卻有陷入戰爭邊緣的風險。
《管子》謂:「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在當代社會中,當政者要與周邊國家「睦鄰」,得修治自身(修近);要避開禍害,得消除民怨。這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