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國際關係分析 > 中美關係 > 表述之旅:希拉莉有成果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表述之旅:希拉莉有成果
 
丁望

原載:信報〈中國21〉專欄,2009.2.24,第12版

 
 
圖1,希拉莉訪京期間在清華大學演說。網絡圖片。
 

  美國國務卿希拉莉的北京之行,被北京官方媒體稱為傳信之旅或傾聽之旅,也有人稱之為國債之旅。


  亮相之旅 不避美國缺失

  希拉莉上任後的首次訪問北京,承載奧巴馬新政府調整、充實中美對話平台的使命,或可稱為表述之旅,一如京劇、崑曲傳統劇目的主角,一出場先自報身份來一段「引子」。

  表述之旅的標誌有二。一是闡述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取向、全球戰略思維,表達發展雙邊經貿合作、共用應對金融海嘯和氣候變化的願望;也直截了當道出來訪的一個訴求:希望中方繼續持有並增購美國國債。二是傾聽中方對發展雙邊關係的意見。

  希拉莉訪北京,又可稱亮相之旅。她是新國務卿,訪北京是角色變換(過去是總統夫人)後的首次上場;她刻意塑造友善、內剛外柔的外交角色形象。另方面,她想讓普通中國居民既熟悉其外型(如笑臉)也了解其理念,故「慷慨」接受北京媒體(央視、中國日報網)的專訪,到清華大學發表講話,與學生「零距離」對話,充分發揮在美國參加競選面對公眾的「臨場經驗」。

  在訪問北京的外國貴賓中,她是首位密集式接受官方媒體專訪者。在受訪中,她既清晰地闡述美國的外交、能源、應對氣候的政策和新構想,也不迴避美國在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錯失,如大量的高排放汽車造成環境污染,她說:希望你們不要重複我們的錯失。她也談及已故父親節省電力的教導:離開房間要關燈。

  亮相中展示的務實取向、富人情味的小故事,建立了與不同社會制度居民對話的「範式」:尊重事實,不迴避缺失(北京領導人出訪幾乎只說發展的成就和對未來的自信),給中國居民留下新鮮的印象(據一些網民的回應)。


  主次有別 觸及雙方分歧

  希拉莉的北京之行,取得一些成果。她的對話選項,有清晰的主、次層次,重墨於應對金融海嘯、拓展雙邊經貿合作關係和推銷美國國債;發展清潔能源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經貿對話的主要話題。相對而言,人權、西藏等政治敏感話題,是次要的選項──旨在宣揚美國對自由、人權、文明的價值觀。

  在接受傳媒專訪中,希拉莉有堅持美國立場的剛性,如接受中國日報(英文)網專訪時稱,美國是過去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今年中國的排放量則「超過了我們」。談及應對氣候變化時,她說:不能只按人均量來看排放,也得看絕對值(排放總量);呼籲中、印要「有所作為」。總量標準與人均標準,正是美中的立場分歧。

  希拉莉訪北京,就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平台的調整達成原則性共識;雙邊防務會議,將於本月27、28日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