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公共治理與民間抗爭 > 民主不如蒙古 港排名跌12位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民主不如蒙古 港排名跌12位
 
  香港將改變原有的選舉制度,壓縮選民直選空間。港官稱,這是走出「政治泥沼」之路;許多港人卻認為,這是民主的倒退,全民普選將遙遙無期。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21.2.11,A14版
修改上網:2021.3.21
字數:原文1,888,上網2,148

 
  關鍵詞:民主指數,香港,大倒退,選舉,政治參與,極權政體,威權政體,一國兩制,法治,民間社會
 
圖1,《2020年全球民主指數》封面,《經濟學人》於2021年2月發表。
 

  倫敦的《經濟學人》,於2月上旬公布2020年全球民主指數(DI, Democracy Index 2020),顯示香港的民主大倒退。

  在受評估的167個經濟體中,香港排位87,比2019年劇降12位,比2016年下降近20位(2019年75,2018年73,2017年71,2016年68)。


  
1.台選舉滿分 指數升20位

  2020年,華人聚居地的排位是:台灣11(比2019年升20位),馬來西亞(華人約23%)39,新加坡(華人約70%)74,紅中(紅色中國)151。

  香港不只遠低於前3地,與經濟落後的蒙古差距亦甚大,蒙古排位61,高香港26位。蘇東波(1989—1993)後,蒙古「脫共」逐漸開放選舉,在民主、新聞自由指數中,近幾年均遠超香港。這是「可比性」很強的變化。

  DI評估的項目5個:選舉過程,政府功能,政治參與,政治文化,公民權利;評分是10分最高,0分最低。

  排名分4級:完全民主(8分以上,權稱高端民主),不完美民主(8分以下,6分以上,中端民主),混合政體(6分以下,4分以上,低端民主),專制政體(Authoritarian, 4分以下)或也稱極權主義政體。

  2020年民主實況的綜合評估,全球平均分5.37,為2006年以來最低。獲最高分的是北歐的挪威(9.81分),紅朝(紅色朝鮮)墊底(倒數1),紅中倒數17。


  2.民主度高低 涉制度優劣

  民主程度高低的差異,關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實力,也與自由、法治有關;DI的優劣,則也涉及選舉。

  西方界定的專制政體,包括極權政體、威權政體和軍事獨裁政體等。極權政體沒有反對黨,更無自由選舉;威權政體(如俄羅斯、新加坡)有反對黨和國會選舉,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由民選產生,當選者得票率多在六、七成,但一黨獨大的執政黨控制選舉很緊。

  DI選舉項評估滿分的有西方的挪威、冰島、芬蘭、丹麥、愛爾蘭、盧森堡、英國及澳洲、紐西蘭等。亞洲唯一得滿分的是台灣。

  5個「老共」(老牌共產國家,中性陳述詞)及土庫曼均0分,它們沒有自由選舉,「人民當家作主的選舉」是計劃指令和計劃控制的產物,被西方學者視為「虛假選舉」。

  5個項目評分的總和低,導致極權政體的排位很低:紅越137,紅古(巴)140,紅中151,紅老(撾)161(倒7),紅朝167。

  前「老共」、今威權政體的俄羅斯(124)、哈薩克(128)、柬埔寨(130),排名都低。


  3.選舉受壓抑 香港排87

  排名87的香港,列第3級的混合政體類,靠近專制政體類。排位急劇下降,與選舉的倒退息息相關。其選舉項的評分僅3.17分,與「脫共」後的蒙古(8.75分)相差太遠。

  英治時期,香港有充分的自由、高水準的法治,卻沒有民主,本欄權稱為「民主短缺症」。雖沒有(也不可能有)民選政府,但有民間社會(市民社會、公民社會)。獨立的民間傳媒,自主的宗教團體,非政府組織(NGO)的壓力團體,自主管理、注重學術自由和獨立思考的大學,形成民間社會的動力,並發揮社會監察功能。

  1997年「七一」後,香港官方未推進民主進程,反而在政治生態轉變中變相壓抑自由選舉。近幾年,官方懷疑議員、候選人效忠的程度,以「政治假定」手段撤銷席位或資格(DQ)。此舉被視為打壓非建制派的競爭力,走向全力培植建制派的「集中統一」之路。

 
 圖2,港人的選舉權很小,區議會議員只有地區諮詢權,立法會民選席位比例亦低。圖為立法會議員選舉日一景。賀名慧攝。
 

  4.依政治假定 濫DQ議員

  選舉權本來就很小,選舉的區議會議員,只有地區諮詢權,立法會民選席位比例亦小,官方卻諸多政治干預。頻頻發生的DQ,不是嚴格依據法律和司法程序,大體是強勢公權一方的「政治假定」操作。這是令許多港人困惑的劇變。

  反觀其他華人聚居地,例如台灣,自由、民主程度就超越香港。

  台灣從戒嚴的專制政體,轉向逐步解除黨禁、報禁、言禁和開放選舉的威權政體,再達致全民自由選舉(由基層里長到縣、市長直到總統的投票選舉)。在DI中,唯一列位於第一級完全民主的華人聚居地,首次上第11座位。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廣義的威權政體,有華人反對黨和成熟的選舉機制,列位於第二級(不完美民主),與法國(24)、美國(25)、印度(53)同一級。


  5.縮自由空間 傳媒有危機

  在全球社會自由、新聞自由指數,香港亦逐年下跌。

  2019年社會自由的實況是:在自由之家(美國)的全球自由指數,香港在210個受評估者中列116位(台25,馬121,新124,紅中192)。

  在無國界記者(法國)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在180個被評估者中列80位(比上年下降7位,比2016年的69下跌11位),雖高於馬(101)、新(158)和紅中(177,倒數4),卻低於台(43,比上年升1位)。

  從2002年139個中的18位,降至80位,香港跌幅之大令人吃驚。新聞自由度的劇降,凸顯香港自由的危機日益加大。

  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是主權一方對港人的承諾。在「一國兩制」下,既要尊重「一國」的主權地位,亦應讓「兩制邊界」清晰,維護香港原有的良好特色不變。

  自由特別是人身自由、出入境自由和言論、新聞、思想自由,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有活力的民間社會,自主治理和獨立思考的大學校園,是香港保持文明社會的大支柱。


  維持原有特色,應是官民雙贏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