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國際關係分析 > 中美關係 > 白宮命趙克露 署理媒體總署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白宮命趙克露 署理媒體總署
 

  拜登上台,改組國際媒體總署,被稱為「台灣女兒」的趙克露代理署長職,清理前總統特朗普親信班農的人脈……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21.1.28,A19版
上網:2021.2.13
字數:原文1,888,上網2,478

 

  關鍵詞白宮,傳媒總署,趙克露,台灣女兒,美國之音,拜登,策略,人事地震,商人,揭露內幕,小道新聞

  引述歷史典籍
  流水清濁,在其源也。……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貞觀政要)

 
 圖1,長期在美國之音任職的趙克露,出任美國國際媒體總署代署長。VOA網圖片。
 

  拜登入主白宮後,任命資深傳媒人、美國之音(VOA)前代理台長趙克露,署理(代理)美國國際媒體總署(USAGM , 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 舊稱美國新聞總署)的執行長(又譯署長)。

  任命令的發表及其後的「人事地震」,引起美國政界關注,更在台灣引起轟動效應,許多媒體的標題稱她是「台灣女兒」。

  政界的關注,關乎「人事地震」涉及拜登清除特朗普和班農的極端主義「餘黨」;台灣的轟動,是因為她是首位美籍「台灣女兒」獲任代署長。

 
 圖2,獲提名為美國貿易代表的戴琪,是台灣移民第二代,在美國出生、成長。網絡圖片。
 

  1.稱台灣女兒 不同於戴琪

  說趙克露是「台灣女兒」,或因她不同於剛提名為美國貿易代表的戴琪,更有別於剛卸任的運輸部長趙小蘭。

  戴琪是台灣移民的第二代(美國出生),曾在廣州中山大學教英文,有美國政府貿易律師經歷,2007—2014,任職於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曾是該署的「中國事務首席法律顧問」。

  趙小蘭則是美國資深參議員之妻,有良好的官場脈絡。

  趙克露出生於台灣(祖籍甘肅省武都縣)、在台灣長大並受完整教育(從小學至大學)。留美後,是傳媒專業人士,缺美國官場的強勢背景,無戴琪和趙小蘭的政壇人脈,她任新職令人有點「意外」。

  她成長於台灣的名校。中學念中山女中,這是與台北第一女中同樣出名的女子中學;大學是政治大學新聞系(現在是傳播學院)。

  政大新聞系,是1949年後台灣、香港的大學中最老牌新聞教育機構,濟濟多士,與她同為第35屆(1975畢業)的校友周玉蔻、項國寧、焦雄屏、陳月卿等,都是台灣傳媒名人;趙克露的學姊王力行,在台灣長期與高希均合作主辦《遠見》雜誌。他們的學長朱立、李金銓等,則長期在美、港、台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當教授。

  政大畢業後,趙克露在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獲碩士學位,後長期在美國之音工作,當過記者、編輯、東亞部主任、中文網主管、代理台長,也當過中東廣播網主管等。


  2.台報總編輯 金庸老同學

  趙克露的父親趙廷俊(1922—2010),也是傳媒人。出身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政大的前身)新聞系,與徐佳士同級,徐後來是政大新聞系大台柱。

  趙廷俊與楚崧秋(1920—2017)、金庸(1924—2018)先後同學。曾任《中央日報》的地圖周刊(國際話題)主編、總編輯、副社長,為楚的老部屬(楚曾任《中央日報》社長、董事長和中視董事長)。

  趙克露的丈夫陳建台,為留美音樂博士、作曲家,曾任美、港、台的大學音樂系教授。

  1990年代上半期,趙克露任美國之音香港站主任,與香港傳媒人有交往。我與她交談留下的印象是:她有豐富的新聞專業經驗、口才好,為人謙虛。

   陳建台生長於台灣音樂之家。他不僅作曲,也研究地方戲曲,留意古琴、古箏一類的樂曲,研究成果多。


  3.新冷戰狂熱 護新聞自由

  拜登接任總統,面對特朗普的爛攤子,首重應對瘟疫、復甦經濟,也試圖緩和國際關係。

  特朗普的防共戰略、對極權主義國家的強硬取態,拜登諒不會「翻轉」,只是應對威脅者的手段會有較多「選項」,避免魯莽。

  從上任後一系列的點將來看,拜登選用的高官,是防共意識強又了解北京當局和台灣者。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國安顧問蘇利文、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次一級的官員如戴琪、趙克露,對北京當局和台灣的「了解度」也高。

  在強化防範策略之下,白宮對媒體總署或有更高的「期望」:更著力維護全球新聞自由。1月22日,美、英、加等14個媒體自由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呼籲釋放因新聞報道而被拘的記者,強調「媒體自由是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一個基本因素」。

  媒體總署主管美國之音、自由亞洲、自由歐洲、中東電台等。趙克露任署理職後,辭退一些電台主管,任命新主管;前任署長派克(Michael Pack)亦在白宮指令下辭職。

  這種「人事地震」引起討論。趙克露表示,新的任命,是「相信他們能確保獨立、客觀和專業的新聞工作,維持高標準」(世界新聞網1月25日)。

 
圖3,美國媒體署前署長派克。媒體署官方網圖片。
 

  4.VOA風波 類似港電台

  「人事地震」與白宮的指令有關,也關乎美國之音的一筆老帳。特朗普上台後,任命策略師班農的親信派克當媒體總署署長,由他派遣的人控制幾家電台,干預編輯自主。

  民主黨議員抨擊派克,企圖把美國之音變成特朗普的「喉舌」。特朗普卸任前,發布對班農的特赦令(班農涉嫌挪用處置邊境難民之捐款)。

  「喉舌」說,關連美國之音的一場風波。被北京當局通緝的一個商人(官商勾結貪腐嫌犯),原在美國之音有「揭露內幕」的節目,後來被指為有誇大、不實之嫌,有主管認為應停播,也有人說應堅持播放。趙克露等因傾向於停播,被迫辭職。

  對於這場風波,有思考型學者認為,不能讓尋求政治庇護者隨意編造「故事」(有的違背常識),要重真實性,也不能讓「故事」沒完沒了。

  我的解讀是:對於所謂揭露內幕的小道新聞,必須十分慎重,避免公眾平台成為小道新聞的轉播站。班農強力支持的「揭露內幕」,可以作為新聞報道和分析的素材,但必須有必要的核查。這就有賴傳媒人的專業知識、專業道德。此外,媒體必須在法律下獨立運行,不受政治干預,不能依附當權者而生存、成為政客的「喉舌」。


  5.媒體守誠信 勿輕信小道

  政府出資的電台,有依法替官方發布消息的「義務」,但也有新聞編輯自主權、對現實的批評權,不應在家長意志、長官意志下成為政治的「馴服工具」。

  美國之音的風波與近期香港電台一系列事件(利君雅事件等)相似,關乎政治控制與編輯自主的衝突、「喉舌」與獨立思考者的差異。

  面對公眾的傳媒,其生命力在於真實、誠信、客觀、公正,也在於為創造或提升社會文明出一分力。

  
傳媒也應是社會清流之源,《貞觀政要》引唐太宗言:「流水清濁,在其源也。……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掩蓋真相、漠視民疾、充斥謊言,是遺害社會的濁流,沒有公信力。社會需要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