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經濟 > 國際對話與經濟實體比較 > 切勿以量自大 上海取代香港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切勿以量自大 上海取代香港
 
  扶助上海超越香港,在2035年使它成為第三國際金融中心。——這是北京前財經高官的「預期」。
 
丁望

原題:避免以量自大 上海取代香港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20.12.24,A18版
上網:2021.1.9
字數:原文1,888,上網2,496

 

  關鍵詞量增,以量自大,金融中心,上海,香港,慕課,數據,造假,摻水,競爭力,三高三低,文明指數

  引述古典詩詞: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圖1, 香港中環為金融機構密集地,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象徵。賀名慧攝。
 

  北京退休財金高官呼籲,不要「以量自大」。他說,四大國營銀行雖已列全球十大的前四名、資本規模大,但「仍缺乏國際競爭力」【1】;應紮實發展,在2035年把上海建成第三國際金融中心。

  這種取代香港原有地位之說,凸顯香港「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的趨勢。


  1.預期15年內 確立紐倫上

  這位高官是長期主持人行(1995—2002)的戴相龍,先後總理朱鎔基、溫家寶信賴的財政金融專業官員,曾任中共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書記由溫兼任)。後來,當過北方金融中心城市天津的市長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黨組書記。

  相對於赤膊上陣的新戰狼、老毛左,戴氏比較理性,對全局有觀察判斷力,有意抵制極左的浮躁言行。

  北京的財新網、廣州的21世紀經濟報道網報道,他的上述談話,在12月中旬「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發表【2】。

  取代香港第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預期」,雖是「個人意見」,但詳閱「十四五」文獻和2035年目標評估,扶持上海發展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第三國際金融中心,減低對香港金融專業的依賴程度,或是官方「選項」之一。

  所謂紐倫港已是「明日黃花」,代之而起的或是紐倫上,香港則是紐倫上之下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以量自大」是新鮮的術語,本欄的解讀是:除了指講者提到的四大行(中國、工商、農業、建設銀行)資本規模(總量)大之外,還可伸延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大,避免因量大或量增而吹噓、自大,要正視實在的競爭力。


  2.第二經濟體 慕課排第一

  自1980年代推行經濟體制改革、解散農奴模式的「人民公社」(1984)以來,紅色中國(紅中)的經濟,有毛時代(1949—1976)沒有過的發展,民眾的物質生活亦大有改善。

  2019年的GDP,超過14萬億美元,保持全球第二的地位。製造業、貨物出口貿易、外匯儲備、商品消費,居全球首位;200多種工、農業產品的總量,亦列全球第一。

  最新的消息是:慕課(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數量(3.4萬門)、規模(5.4億人次),列全球首位【3】。

  快遞業也蓬勃。2020年全年快遞包裹830億件,營業額875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分別為30%、16%【4】,對全球增長(量增)貢獻率50%,均為全球第一【5】。

 
圖2,上海市中心一角。網絡圖片。
 

  3.數據大摻水 虛報數額多

  紅中的GDP總量,長期處於高增長。據官方數據,1980—2012年的GDP,年均增長超過9%,列全球之首。

  經濟規模大關乎人口多、勞動力多。人口多生產量亦要大些,否則怎麼養活?這是很普通的常識,何必天天喊「全球第二」?

  理性地了解、識別量大與質佳或量增與質升的辯證關係,才有助於提升競爭力。

  首先,是正視量增中的「摻水」現象。新戰狼的外宣模式,是誇量大不提素質,只「自我直比」而不與他國「橫比」,即「自我感覺良好」的炫耀。

  GDP的量增,長期有「摻水」。財新網署名文〈中國南北差距明顯拉大〉,提到2014年發現北方等地GDP「摻水」甚大【6】;2018年經濟普查後「大擠水」,下調各省上報的GDP:天津29%,吉林25%,山東21%。

  《新京報》引述國務院審計署的文件,提到「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2014年的財政虛增達23%【7】。

  2014年之前或之後,各地都有虛增GDP和財政收入,此即「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之弊。


  4.層層編數字 扶貧也虛假

  最新的虛假數據,是12月23日審計署的2019年度審計報告,稱查出虛報的數據,有「問題金額」2100億;涉扶貧資金的虛報、冒領、騙取近1600億【8】。

  數據「摻水」是長期存在的弊病。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調查報告(2019)評估,2008—2016紅中的GDP增長率虛增2個百分點,GDP總量「摻」了12%。有北京官方銀行經濟師亦表示,懷疑GDP的虛假【9】。

  在官場、民間,還有無效益GDP、帶血GDP、黑色GDP之說。GDP量增背後的社會代價、民眾健康生命代價,必須正視。


  5.人均量甚低 自由度滯後

  競爭力的比較,不是只「拼」總量而避開人均量。不提分母(總人口量),是刻意疏離國際準則。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按當年價格計算的人均GDP(美元),2019年,紅中首次達1萬【10】,相當於全球平均數的90%;約為新加坡的15%,香港的20%、台灣的40%。

  至2020年11月底,紅中的外匯儲備(美元)超過3.1萬億,保持全球首位,但人均量只有2270美元;其他3個華人聚居地的人均量是:新加坡61351、香港64800、台灣21782。

  在全球各類文明指數中,不同社會制度的差異大。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2019年度排名,紅中列180個經濟體中之103位;新、港、台分別排1、2、11。


  6.還得有橫比 分清真高低


  天天喊「崛起」者,只以現在與1949年的「直比」談「超越性發展」。事實是:全球像樣的經濟體,比1949年都大有增長。衡量競爭力,必少不了國際間的「橫比」,諸如上述華族聚居地的比較。

  此外,量增背後的「三高三低」(資源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和低效益、低質量、產業低端鏈),也是不可迴避。扭轉「三高三低」,提升軟體水準特別是建立法治,是走向真正現代化必經之路。

  「以量自大」者常以GDP總量第二的話題,擺出「我說你聽」的教訓姿態。有高官在記者會責問加拿大記者:「你知道不知道中國已是第二經濟大國?」引起西方反感。

  一個國家、經濟體的崛起,聲音大起來,是沒有國家、個人可阻擋。民眾樂見和平、遵循國際通行規則的崛起;文明的富起來,對鄰邦有好處。勿以政治假定糾纏不休,把「口徑不一致」者說成抹黑、「不滿崛起」。

 

 註:

 1,戴相龍:中國大型銀行仍缺乏國際競爭力
 2,21世紀經濟報道網2020.12.14。
 3,人民網2020.12.13。
 4,人民日報2021.1.5,10版。
 5,新京報2020.12.21。
 6,財新網2020.12.13。
 7,遼寧首次對外確認經濟資料造假
 8,澎湃網2020.12.23。
 9,RFA 2019.10.19。
 10,2019年,其他華人聚居地人均GDP(萬美元):新加坡6.3,香港4.9,台灣2.4;2005年的人均GDP(萬美元):紅中0.17(106),香港2.46(23),台灣1.39(37)——據新華網2007.1.4(缺新加坡數據),括號內是在IMF數據中的全球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