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送中案風暴 > 以選票護家園 政治素人大勝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以選票護家園 政治素人大勝
 
  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重劃兩大派的版圖,自民派(自由民主派)的大勝,是選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丁望

原題:珍視人類尊嚴 選票守護家園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9.11.28,A16版
上網:2019.12.15
字數:原文1,888,上網4,138

 

  關鍵詞:一一二四區選,區議會,自民派,建制派,非建制派,民間社會,初投族,政治素人,場景,暴力,取向,年輕人

  引述歷史典籍: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孫子兵法.勢)

 
 圖1,「一一二四區選」的投票率創71%的高峰,投票站外長長的排隊者,構成最有特色的場景。賀名慧攝。

 

  「一一二四區選」,是氣勢磅礡的選戰,廣義的自民派(自由民主派即泛民派)大勝,重劃區議會的版圖,恰如《孫子兵法.勢》云: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

  「反送中」(或稱反修例)的民意巨浪,恰如激流的衝擊,把大石頭漂起沖走,這就是「勢」,或曰「乘勢而動」。

  「反送中」社會抗爭之「勢」,與後延的、以選票說「不」的堅定意志(持續的「勢」),成就了自民派的選戰大勝之局,這是醒悟時代的標誌。

  醒悟的意涵之一,是以自力救濟的方式,護衛「免於恐懼的自由」、法治和人的尊嚴,追求民主,讓深愛的家園避免沉淪。


  1.自民派大勝 佔86%席位

  「一一二四區選」,是香港民間社會(市民社會、公民社會)投入最深的一次,總人數294萬,比上屆(2015)的近147萬增加100%;投票率由47%上升至71%。兩項指標都創歷史紀錄。

  民選席位452個,比上屆的431增21個。兩屆的當然議席(新界鄉事會)均27個。

  選舉的結果是:建制派即廣義的左派64席,約佔14%;非建制派即廣義的自民派388席,約佔86%(兩派均含少量自報獨立候選人者)【註1】。

  自民派在18個選區佔17區的優勢,改變上屆「建制獨佔」的格局;黃大仙和大埔(各25、19席)是自民派全勝區,建制派全軍覆沒。

  2015年的席位是:建制派298席,非建制派133席,各佔69%、31%。

  建制派的最大黨民建聯,本屆候選181人、當選21人,當選率近12%(上屆候選171人,當選119人,當選率近70%),比上屆少98席。

  建制派的工聯會、經民聯、自由黨慘敗,當選率甚低,新民黨則全軍覆沒。

  自民派的最大黨民主黨,候選99人,當選91人,當選率近92%(上屆候選95人,當選43人,當選率45%),比上屆增48席。

  自民派的公民黨,36人出戰32人勝出,贏率近89%;新民主同盟的20人得19席,贏率95%;工黨7戰7勝;民協21人得19席,當選率90%。

 
圖2,中大碩士生鍾禮謙的參選海報和排隊等候投票者。賀名慧攝。

 

  2.素人梁凱晴 酷似綾瀨遙

  本屆的初投族,多為年輕人(18—39歲)。新當選者亦多年輕一代或中年一代(40—64歲)的政治素人【表】,如張秀賢、岑敖暉、梁凱晴及韋少力(前民陣召集人)。

  還有剛由港大畢業的傅佳琳(東區.堡壘)、港大生彭家浩(中西區.西環)和碩士生司徒博文(元朗.十八鄉西)、理大生李傲然(油尖旺.大角咀北)、中大碩士生鍾禮謙(沙田.馬鞍山市中心)。

  他們的對手,大都是久已在位的「老左」(老牌左派即建制派)。

  年輕一代的崛起,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日本媒體則特別留意「魔鬼身材」的梁凱晴,提及日本影迷稱她酷似日星綾瀨遙,她的當選令日星的粉絲有轟動效應;當然,也提到她在觀塘擺街站宣傳自由民主、被人打傷送院事。有人稱她是勇智型,有別於勇武型。

 
圖3,有選民稱,政治素人梁凱晴(右)酷似日星綾瀨遙(左)。網絡圖片。

 

  3.兩名前警員 高票贏議席

  兩位前警員的當選,亦引起社區熱議。

  其一,是在警隊11年的女警邱汶珊,4個月前辭職在銅鑼灣區參選,參與自民派的「灣仔起步」團隊。在接受BBC訪問時,她表示不能認同警隊處理示威的手法而辭職。

  另一人是沙田區恆安的鄭則文(77歲),1967年「五月暴動」期間為邊境邊防隊警察,現為民主黨成員。這次再連任,成為全港的票王(超過6800票,第二是新民主同盟的周炫瑋,超過6600票,第三是公民黨的李煒林,超過6400票;「票后」是3連任的譚香文,近6100票,她是自民派的獨立參選者)。

  另一退休不久的警員,被稱為「建制派人馬」,在選舉中落敗。

  在「警司打人案」中的受害人鄭仲恆,則贏得「首選勝利」。

  老牌律師、自民派的黃國桐(70歲),有「鹹魚翻生」之變(2015區選在彩雲東落敗),有選民稱他「老當益壯」。街頭抗議「熟客」阿牛(曾健成),連敗2屆後也「鹹魚翻生」。

 
圖4,前女警邱汶珊參加區選的海報。2019區選網圖片。
 

  4.都說反暴力 選果差異大

  區議會選舉本以民生話題為主軸,知識界、專業界和大學生向來冷淡。

  「一一二四區選」卻是各方參與程度很深的一次,而且以政治話題為主軸。選票的投向關乎敏感的政治糾結,很少人能迴避「反送中」,是政治意識最強的一次。

  街坊派「活躍度」的大提升,是另一特徵。

  選前最常見的「場景」,是「向暴力說不」的談話。有紅頂大商人、前高官呼籲市民,踴躍投票「向暴力說不」;有表明支持自由民主者,也稱「向暴力說不」。兩者說的「暴」各有所指,投票者也因「暴」而各選其人。

  6月以來的街頭武鬥(或稱街頭游擊戰),是六暴交纏:武暴(勇武之暴)、警暴【註2】、黑暴(疑似黑道的白衣人、紅衫軍之暴,例如七二一車箱暴力)、紅暴(紅色之暴,例如雙程客持刀傷學生、紅大媽到醫院「大鬧一場」)、網暴和政暴(例如政治預審式的DQ)。警暴和政暴來自公權機構,合稱為公權暴力。


  5.暴力續升級 結局非預期

  關於暴力升級的社會現象,香港民意研究所在11月中發表的民調數據是:暴力升級責在特區政府的84%(含很大和幾大責任),責在警隊的佔74%,責在示威者的41%【註3】。

  所有牴觸法律、違反人性的暴力,都可能傷害人身安全或造成社會災難。在文明的社會,不應有放火堵路、搗毀公共交通設施之舉【註4】,也不應有公權的濫用、濫捕造成的「量增」(數量增加)、執法的用武過度、施放催淚彈過多、傷害人的尊嚴。

  暴力的肆虐,既催化投票率的大幅上升,亦大大影響投票的取向。官方和建制派預期選民,因反勇武之暴而投票支持其候選人;更多選民權衡各種暴力的傷害程度,卻視停止警暴為當務之急。投票的結果,是預期者意料之外的結局。上引的民調數據,或可支持這種判斷。
 
圖5,青衣安灝街坊排隊等候投票。網絡圖片。
 

  6.和平與理性 希望在心間

  這次區選的主流,是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這不是公投卻似公投。

  投票的取向是理念之爭。認同自由、平等、民主的普世價值,珍視人的尊嚴,催生民間社會反抗公權暴力的持續動力。

  警暴之成為選戰和選後的熱話題,就關乎維護人的尊嚴。八三一車箱暴力,屋苑居民被強制下跪搜身,一些催淚彈、布袋彈射向記者,有在衝突現場救護的醫生、護士被指「暴動」遭反扣雙手(11月27日立法會質詢有類似話題),使受害者和旁觀的街坊派感到人的尊嚴受傷害。

  以選票對公權暴力說「不」,是期待「目中有人」的施政、執法模式,這是對人的尊嚴和社會福祉的追求。

  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評「一一二四區選」時,引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又譯波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的話:

  「希望會在心間永遠悸動,人類從來不曾、卻始終希冀蒙福。」

  這是對港人的期望。

  港人有自力救濟的韌力,為社會公義和人的尊嚴,必能持續以和平、理性的方式,燃亮護衛家園的「希望之火」。

 

 

 1,傳媒刊出的兩派比例略有差距(2至5席之差),關乎自報「獨立候選人」者的歸類,有的被歸類為自民派,有的被歸類為建制派。
 2,禁蒙面大掃蕩 捉孕婦也瘋狂
 3,誰該為暴力升級負責?立場新聞2019.11.16,19:14。
 4,非理派不合作 阻交通大折騰

 
 表1,「一一二四區選」勝出的政治素人(部分)
 

 

 

「一一二四區選」
勝出的政治素人(部分)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