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經濟 > 國際對話與經濟實體比較 > 新聞自由指數 突顯政制差異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新聞自由指數 突顯政制差異
 
  4月18日發表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73,比去年低3位。5個「老共」均排在黑色的第5等次,紅中列倒數4,紅朝在倒數2。早已「脫共」的波羅的海3國卻排在高位,其中愛沙尼亞列11;在全球網絡自由指數中,它名列首位,紅中則是倒數1,突顯制度的差異。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9.4.25,A21版
上網:2019.4.29
字數:原文1,888,上網2,846

 

  關鍵詞自由,新聞,自由指數,文明,華族經濟體,老共,波羅的海,脫共,政制,差異,政治干預,兩制邊界

 
 圖1,「無國界記者」在香港舉行記者會,公布2019年新聞自由指數。圖片取材自毛孟靜facebook。
 
  自由,是個人的生命價值所在,是社會走向文明之路的基石。

  個人是獨立、自由的個體,可以獨立思考而非「馴服工具」,生命才有可能閃耀光華;一個社會有自由、法治的基石,才有可能邁向真正的現代化、文明之路。

  與人身自由和言論、思想、投票選舉的自由一樣,新聞自由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指標。「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WPFI,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就是廣受關注的指標。


  1.華族經濟體 自由度偏弱

  2019年度新聞自由指數(下稱新聞指數),香港排在中等次的73位,紅色中國(紅中)排最差等次的177位(倒數4),分別比去年下降3位、1位。

  其餘4個「老共」 (老牌共產黨國家,係中性陳述詞不含褒貶意涵),都在最差等次。比較「老共」與東歐「脫共」國家特別是波羅的海3國,突顯社會制度的差異。

  排在1等次(良好)、2等次(尚好)的43位,大都是西方先進發達國家。

  華族經濟體的排位是:台灣42(2等次),香港73(3等次),新加坡151(4等次),紅中177(5等次)。

  台灣列亞洲地區的第2位(原第1位被韓國取代)。

  自2003年以來,香港新聞自由度一直呈跌勢,從2002年的18位,劇降至2003年的56位,2015年降為70位。


  2.香港續下跌 老共在末位

  5個「老共」都在黑色的5等次:
  紅朝179位(倒2);
  紅中177位(倒4);
  紅越176位(倒5);
  紅老(撾)171位(倒10);
  紅古(巴)169位(倒12)。

  排位180(倒1)的土庫曼,是前「老共」蘇聯在中亞的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蘇東波後獨立,自稱不結盟國家,但蘇聯體制的沉渣多。

  前「老共」、當今威權體制的俄羅斯,排在4等次的149位。

  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新聞自由項目類的排名,「老共」都是最差的幾個:紅中倒1,紅越倒2,紅老倒3(紅朝、紅古未列入評估)。


  3.經濟規模大 人均量仍低

  這幾年,北京對外宣傳的主調,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下中國崛起,國家強起,人民富起,「新時代」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引領全球治理。

  所謂崛起,指經濟規模大,GDP總量居全球第2,這無疑是經濟大國的標誌。經濟規模大和GDP增長高(1980—2010年均9%以上)付出的代價沉重:粗放模式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風險大增【註1】。

  第2經濟體的地位,並不等於經濟強國(李克強總理曾說:是經濟大國而非經濟強國,是製造大國而非製造強國)。

  一個國家、經濟體的模式、方案能否引領全球,須衡量有無「複製價值」和國際的認同,也須考察模式、方案背後的社會制度。特別是西方和「脫共」波羅的海3國之制度優勢,與「老共」非自由制度的差異【註2】。

  國際間的比較,不能迴避經濟的人均量,更不能避開關乎社會文明與否的全球指數。


  紅中的GDP、外貿量、外儲量都名列前茅,但人均量甚低。2018年的人均GDP(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4月數據,美元),只有9600,低於全球平均數;更低於另3個華族經濟體:香港4.85萬,台灣2.49萬,新加坡6.40萬。

  與波羅的海3國比較,也少了一大截:愛沙尼亞2.29萬,立陶宛1.91萬,拉脫維亞1.80萬。愛沙尼亞約為紅中的2.4倍。

 
圖2,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旅遊區一景。網絡圖片。
 

  4.波羅的海國 真文明崛起

  這3個小國在1930年代被蘇聯侵略佔領,成為加盟共和國。1990年代蘇東波後「脫蘇」和「脫共」,政治、經濟體制全面改革,快速西歐化,建立了法治、自由的社會制度,有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經濟得以發展,人均量和文明指標居良好排位。

  2019年的新聞指數是:愛沙尼亞11、立陶宛30、拉脫維亞24。

  2019年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指數(180個經濟體),這3國分別排15、21、35(紅中100,香港1,台灣10,新加坡2)。

  2019年自由之家的自由指數(209個),這3國分別排18、36、50(紅中189,香港110,新加坡122)。

  2018年自由之家的網絡自由指數(65個):愛沙尼亞首位,紅中倒數第1。

  在亞洲前「老共」中,蒙古是異數,新聞指數列3等次的70位,比香港高3位。蒙古經濟實力仍弱,但開放選舉、新聞,漸進的政治體制改革贏得好評。


  5.香港處弱勢 自由危機增

  「無國界記者」發布新聞指數,首次在香港舉行記者會的原因,或可歸納為三項。一是香港的傳媒業具「國際性」(外國新聞機構多);二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新聞從業環境的變化,具北京政策的「寒暑表」標誌;三是香港的新聞自由度,一直處於下跌的弱勢、英國記者馬凱事件,令西方特別關注。

  記者會的主持者與發表評論的學者,都強調新聞自由度下降關乎「中國因素」:北京的政治干預,導致香港的「不確定性」和缺乏安全。他們特別提到審議中的「逃犯條例」造成陰影。

  主持記者會的「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認為,「逃犯條例」一旦通過,「所有在香港的記者、博客都會受到永久的威脅」;香港大學新聞和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說,北京政策的轉變,「對香港新聞自由的前景帶來負面影響」【註3】。

  在「一國」屋簷下,能否保持兩制邊界的清晰,關乎北京的政治生態。這幾年政局左轉,官方特別強調講政治、黨領導一切和「敢(強)亮劍震懾力」,增強了對香港的政治干預,兩制邊界模糊化。許多港人感受到新聞自由受侵蝕和「陸化」的加快,司法獨立有危機,對前景不確定或前途黯淡有焦慮感。

 

 註:

 1.經濟總量第二 國際差距仍大
 2.改變粗放模式 應對PM2.5
 3.香港逃犯條例修訂 立法會首次法案會議惹爭議

 
 

 

 

 

新聞自由、人均GDP
數據比較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