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時防左 現熱中造神
沿著時光隧道,回視八十年代前期改革家胡耀邦(1915—1989)主持中央書記處的政治生態,更可以發現反左與回到毛老路的「朝代差異」。
在胡氏和書記處(萬里、胡啟立、喬石等)主導下,《人民日報》於1984年4月23日發表「本報評論員」文章〈就是要徹底否定「文革」〉(即1984「423評論」),刊於第1版報名旁右上角,配合頭條新聞(關於清除「左」影響)。
它提到文革結束多年,還有「一點文革的餘波微瀾」:
「一接觸到文革中的某些問題,有人就『剪不斷,理還亂』了。他們拐彎抹角,千方百計,肯定當時的所作所為,甚至為搞『活人展覽』以及比這更醜的惡行辯護。……他們至今仍然堅持錯誤,有的甚至身居要職,被當作接班人加以培養。」
它說:「這散發著文革霉味的語言,不正反映出文革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並沒有推倒嗎?」
它強調:「對文革就是要徹底否定。」
與32年後「517評論」比較,可發現兩者的版位「規格」差異大,內容差異更大。
「517評論」不提文革遺毒,更不可能說徹底否定文革。它引述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文革是「內亂」之說後的主調之一,是「回擊」借否定文革去「否定黨的歷史、否定黨的領導」,實際是以「反歷史虛無主義」為藉口,壓制批判毛文革、反思體制弊端;主調之二,是強調統一意志於新權要「系列重要講話」,樹立核心意識(指認同核心地位,絕對服從、絕對忠誠、維護其絕對權威)。
從內容的比較,可看出1984「423評論」的主調,是深刻反思毛文革、正視文革遺毒,表達胡耀邦和書記處的反左使命感;「517評論」則給人敷衍民意之感,其著力點是新領導人核心地位的權威。
有北京的網民留言:官方缺乏反思文革的誠意,更未回應人們對文革局部回潮的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