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雨傘學潮 > 以誠意促對話 換地化解僵局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以誠意促對話 換地化解僵局
 
丁望

原題:以誠意促對話 化解街頭僵局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4.10.9,A22版
上網:2014.10.18
字數:原文1,888,上網2,133

 

  關鍵:雨傘請願,九二二大罷課,九十後,文攻武嚇,踢場,紅與黑大軍,公民廣場,負面影響

  引述歷史典籍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易經.繫辭)

 
圖1,雨傘與警棍。Manson Wong@USP圖片
 

  自九二二大罷課以來,香港街頭的雨傘請願,有超過10萬的學生、教師、市民參與。

  這場和平、理性、追求真正普選的民主集會,以九十後的大、中學生為主力。老一代的泛民參政者,「自覺地」退居後面。

  社會運動的新一代走向前台,學聯和學民思潮等學生社團,成為民間社會最有活力的壓力團體。這是學生和平抗爭、市民自我覺醒和自救運動的發展。從高鐵事件到國教事件,年輕人特別是大、中學生中優秀的一群,以理性和能力取得許多港人的支持和信賴。

  第一線的採訪記者,在有暴力的混亂現場奮不顧身,有的人被毆打致傷仍緊握攝影機,為民眾的知情權盡最大責任。這批新聞界的年輕朋友,對記錄請願場景、梳理真相的努力,為香港的民間社會增添了光環。

  依據基本法維持兩制的邊界、香港自由制度不變,避免出現「大陸化」(紅色化)的劇變,爭取有公民自主選擇權的普選,是年輕一代抗爭者承擔的時代使命。這是許多市民熱心支持他們的主因。


  靠文攻武嚇 難解開糾結

  10月6日星期一,部分請願者撤出旺角暴力場,中學生復課。回到校園的取向,顯現社會抗爭的格局,由官民對峙的緊張轉化為籌劃談判的舒緩。但是,談判之路艱難,或有後續的民間抗爭和官民對峙、官方武力鎮壓。

  僵局的緩和或化解,關鍵的因素是掌握公權力的一方,必須正視民怨,釋出解決紛爭的誠意,並達成妥協方案,而非一味喊口號。

  官方應對社會抗爭的策略,是拖字訣,不及時與學聯對話、切實回應民意;在拖延中消耗請願者的體力,也讓不滿堵塞馬路者積聚更多怨氣,以轉移「社會矛盾」。

  北京的宣傳攻勢,以抹黑學生為主調。把10萬人的和平請願,說成與「外部勢力」勾結、「奪取香港管治權」的顛覆活動;把社會抗爭運動的負面影響,完全歸罪於他們。這樣的妖魔化,與八九學潮時鷹派抹黑北京學生相似。

  與宣傳攻勢同步的,是一批「紅與黑大軍」到旺角踢場。「紅大娘」亮出剪刀恫嚇,揮舞刨瓜刀者發出「暴力豪言」,壯漢把請願者打得頭破血流,「臨時演員」上演「苦主控訴」,還有人毆打正在採訪的記者。

  這都是由電視攝影機不斷「疊印」的場景,是抹不掉的「存在」,令人有紅色五月暴動(1967)再來之感。

  「文攻武嚇」只是增加了官方的負資產。幾間大學研究中心的民調,是參考的指標。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在10月5日發表的民調,對於「佔中」現場出現暴力應負責任者的數據是:特首和港府官員29%,「愛」字號反佔中者17%,前線警察略大於13%,「佔中三子」略小於13%,參與請願者11%,前三類共59%;對於「袋住先」不同意的59%,同意的30%。

  這一類的數據,在在說明「文攻武嚇」無法解開官民糾結。尋求實質對話的途徑,是各方應邁出的一步。
 


  街頭大風波 三方各有責

  解開糾結得從源頭著手,三方都要負起相關的責任。

  九二二大罷課以來的社會抗爭,是因人大「八三一決定」引發。它列明2017年特首選舉的指令控制量化指標:候選人門檻是獲600提名委員(佔50%)的提名,相當於2012年150選委(佔12.5%)提名指標的四倍。這是「民主進程」的大倒退,違背基本法第45條的「循序漸進」原則。

  許多港人對它的合法性、正當性有懷疑,是基於維護香港法治和市民的自主選舉權。北京當局要回應港人的質疑,而非藉口國家安全、外部勢力顛覆活動而搪塞。

  香港特區政府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官方如開放公民廣場和添馬公園,給學聯等發出不反對集會通知書,請願者就有合法靜坐抗議的平台,不會由構想中的靜坐轉變為流動,衍生一場「靈活機動的游擊戰」。


  官方步步為營進逼,使他們處於牆角困境,以致有堵塞馬路抗爭之舉。有市民致電電視台或在網上留言:是政府一手造成的。

  許多市民未分享經濟成果,也是港府未盡責之處。碼頭工人、新界東北群體、上水居民聲援學生,與此有關。

  請願者特別是在第一線的學聯等,亦有應承擔的責任。街頭抗爭難免造成負面影響,我曾呼籲正視:「在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受負面影響者可忍讓三兩天,太長了怨氣便愈積愈大。


  換地求妥協 減負面影響

  政府拖字訣和馬路抗爭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是急需解決的紛爭。星期五的官民對話,如果由官方談「政改的憲制基礎」,則仍是阿爺定調的政治宣傳,將無法「談判」下去。應以先易後難的次序,先商討「換地」安排。

  本欄提出「換地」概念,意涵是:

  一.官方向學聯等群體開放公民廣場或添馬公園,讓請願者有後續請願的平台;由學聯等重新提出集會申請,官方讓他們的和平集會合法化,也不向9月以來的街頭請願者秋後算帳。
  二.請願者「讓地」,停止在旺角、銅鑼灣等零售業密集區的馬路集會,不圍堵交通要道。
  三.學聯暫仍封閉政總附近官員汽車通道,以換取政府落實談判取得共識的安排(由第三者參與監察),在落實安排後恢復通道的順暢。

  《易經.繫辭》謂:「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博弈的各方談判,必有剛性堅持的底線,但也應營造柔性空間,催生互有得失的妥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