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左局下 擺強硬姿態
防空識別區的設置,並不違背國際通行的規則。識別區不同於領空,設置的「專業意圖」,是在領空外的空域,建立和優化空防的識別、監視、預警機制,提升緊急應變能力。
對於識別區設置的動機,本欄的解讀是:不只為空防提升預警水準,更是對領土主權的宣示(針對中日、中韓有爭議的釣魚島、蘇岩礁),也是為強軍和區域(東北亞)外交擺出強硬姿態。
識別區的設置,與中南海的全球戰略息息相關。特別是關乎空軍裝備現代化、制空權的提升。本月2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的「軍事國防」版,發表署名文章〈試飛:開拓天空上的強軍之路〉,強調發展與「大國空軍」和「大國地位」相適應的航空武器裝備,特別提到殲-10、殲轟-7、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2000預警機,現正在識別區執行巡邏任務。
中國夢、強軍和大國崛起,是新權要的全球戰略定位「意識要素」。在重樹毛澤東「高大形象」、強化思想意識控制和「批自由化」的政治左局之下,毛的全球戰略和外交政策「鬥爭經」,具有更大的「後影響力」;新權要的全球戰略「重構」或外交政策的調整,趨向於毛式的強硬,是內政趨近「毛化」的伸延。
強硬姿態或強硬決策,是與小平時代或胡溫新政的「韜光養晦」策略相對而言。
針對九十年代的「左局」(擬把「反和平演變」提到「黨的日程」等),小平提出「防左為主」,並有十六字方略:
「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站穩腳跟,韜光養晦。」
在較早前,他和中共中央的對日政策「內核」,是擱置主權爭議,發展睦鄰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