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尖銳矛盾 由民生引發
對於政局的大左轉,深改派官員、思考型學者有兩大困惑。
第一,819事件的發生,並不只是意識形態「失控」,更重要的是制度弊端,特別是高度集權和斯大林式的「一言堂」,官場特權化和貪污腐敗,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差別、貧富懸殊,社會無法治,弱勢群體有生存危機。長期積累的民怨未得釋放,加快蘇聯的解體,如《國語.晉語》云:「如壅大川,潰而不可救禦也。」
對於「無一男兒」說,胡耀邦子胡德華說:「埋怨蘇聯的領導人背叛,埋怨蘇聯人民沒信仰,埋怨帝國主義的顛覆,而唯獨不從內因查找問題。這對嗎?」
對於應對執政黨面臨的危機,他說:「一種是疏一種是堵,如果說的更加具體一點的話,就是我們是堅決鎮壓,不許說話,不許討論,不許有不同意見,更不許有尖銳的意見。……誰要反對我就開坦克來跟他幹。一種方式就是我們順應民意,把真相都告訴大家,求得人民群眾的諒解。
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前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資中筠說:「總結蘇共被替代的歷史,……不應不管蘇共怎樣傷害了俄羅斯民族的元氣,傷了多少人」,不能「只想到維持某個王朝繼續下去」。
第二,當前的「主要社會矛盾」,並非所謂西方和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自由化、西化和顛覆,而是類似蘇聯的體制弊端和「民生問題」。
10月28日,《學習時報》發表兩篇署名文章:〈中國目前社會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問題〉、〈如何看待中蘇論戰與「九評」問題〉,有迂迴進諫的隱碼。
前一文述評「現在的重要社會矛盾幾乎都是民生問題所引發的」,包括勞資、貧富、幹群的矛盾,徵地拆遷引發的「社會矛盾」,民眾對基本社會保障和「收入公正分配」的利益訴求。施政應有效解決這些「社會矛盾」。
後一文由中共中聯部原研究室副主任執筆,述評六十年代中蘇大論戰中的「九評」和鄧小平對時局的論斷。提及819事件後,「國內不少人……要求公開刊文批判戈爾巴喬夫,……肯定九評。」小平認為,「九評」關於評蘇共大國沙文主義是「正確」的,但關於馬克思主義還是現代修正主義的意識形態爭論,「雙方都講了許多空話」,政黨之間不再「搞意識形態的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