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破窗.異化.天災.人禍.和尚打傘 > 災區並不缺錢 香港為何捐款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災區並不缺錢 香港為何捐款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3.4.25,A25版
上網:2013.5.16

 

  關鍵:四二○地震,災區,不缺錢,豆腐渣,億元撥款,信任度,公信力,正當性,民意,煽情離場,慎審

  引述歷史典籍: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

 
 
 

  四川雅安市的「四二○蘆山七級地震」(以下稱「四二○地震」),導致萬餘人死傷,港人對災民甚為同情,但許多人並不贊同港府以一億港元「援助」地方政府。

  港官稱地震「災情嚴重」,要提供億元捐款。這是未抽空讀報、不了解實況之說,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人民網」23日稱,四二○地震「嚴重程度小於2008年汶川地震」,雅安的經濟總量在四川省佔不到2%,在全國佔0.07%,「地震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有限」。

  港官以公帑向外捐款,宜審慎行事,對民意負責。審慎的意涵,一是了解實況,特別是災區不缺錢、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重建項目的「豆腐渣」;二是聆聽民意,特別是「一仙都不捐」的新民意。對於賑災,本欄的觀點是:一,對災民直接的援助,可循NGO(非政府組織)的傳統專業渠道;二,以公帑捐助地方政府,缺乏充分的理據,在國務院救災財政撥款充足、災區不缺錢的實況下,港官申請億元撥款的正當性受質疑。


  財政撥款足 仍有豆腐渣

  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於23日發表的兩篇評論,是港官和參與審查立法會撥款者不可錯過的讀物。第一篇是刊於第一版「中青評論」欄的〈煽情退場,回歸專業有序的救援〉,它說:「救援並不是靠煽情攪動起人海戰術和全民動員就可以解決,並不是人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當下災區最缺的不是人,也不是錢,而是調度和秩序。

  對港官而言,「煽情退場」的要義,是冷靜了解、評估災區最需要的什麼?是由地方官支配的金錢,還是災民受實惠、合法權益獲保障的良好制度和民間監管機制?

  據國務院的文件,財政部、民政部等均有充足的公共財政撥付,地方並不缺錢救災。外交部的聲明表示,不需要外國提供援助。

  第二篇,是刊於第二版的〈在抗震建築上,我們必須向日本學習〉,它提到「四二○地震」中,寶興縣「包括汶川地震後重建的建築幾乎全部受損」。它說:「重建建築都是按照8級抗震、9度設防的要求設計施工,能夠抗震級為8級、烈度為9度的地震……此次雅安地震,震級為7級、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可是,不屬於震中的寶興縣,重建建築居然也不抗震。……為什麼抵不住7級地震?希望我們不再重複這樣沉重的問號。」

  寶興縣的「豆腐渣」,或有香港捐資百億的重建項目。在申請撥款億元時,港官是否應切實了解寶興縣的實情並且向港人交代?


  一億元捐款 官方怎麼算

  港官還必須了解的實情,是四二○地震後,國務院和中紀委最緊迫的行政命令是什麼?國務院審計署於21日下發文件,指令災區審計機關:「切實加強救災資金和物資的跟蹤審計。」中紀委則下達〈關於嚴肅紀律切實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

  「防貪文件先行」的背後,是有地方官發災難財的前科,審計署關於救災款的審計報告,都涉及地方官的挪用、貪污或「違規」。

  《新京報》23日文〈完善信息平台,捐錢捐物才不糾結〉,引述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調查報告稱:「汶川地震後,80%的捐贈資金進入政府財政專戶,六成以上的捐贈人不知道捐款去向。這使得普通公眾對於愛心捐贈的去處,存在大大的疑慮。……擔心自己的愛心被浪費。」

  中國社科院的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透露:「社會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對於信任度很低的原因,《中國青年報》的分析是:「一些政府官員的不作為、亂作為或貪污腐敗。」

  港官提到億元撥款時說「會多加監管」,信報23日A15版的評語是「空談」。港官在24日立法會辯論時說「港人要信任地方政府」,依據是什麼?

  國務院的財政撥款足以救災和重建。港官為何要倉促申請億元捐助地方當局?量化的根據是什麼?有何事實證明地方政府缺錢?這是必須向社會交代的。向四川捐款百億和青海捐款億元的審計報告何在?是不是先算清這兩筆舊帳,並交代捐款有無涉及寶興縣的豆腐渣?


  不捐一個仙 勿肥貪官肚

  報紙和網站的一種民意傾向,是不向地方政府捐款,有人致函港官:「切勿亂用公帑……,白白浪費港人血汗金錢。」資深傳媒人呂秉權等表示:「一個仙都不會捐。」Now的民意調查顯示,有七成人反對億元撥款。

  對外的救災捐款,香港官方應「煽情退場」,完全讓位給NGO如紅十字會、樂施會;市民如自願捐款,早可存款於NGO戶口。

  官方不應再扮演主導角色贊助地方政府,這是「小政府大社會」公共治理的必選之路。

  港官動用公帑捐助地方政府,其必要性和緊迫性並不存在。港官大可開設官員捐款戶口,讓官員和某些政團從政者去「表示感情」。

  港官不應停留於過去的民意,民意絕不會凝固。九十年代華東大水災、2008汶川大地震的民意激情不再。對捐款的浪費、對貪官的戒心、對「公帑捐款勿肥貪官肚」的期望,是新的民意主流。

  《貞觀政要》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迴避事實,逆民意而行,必然使施政的公信力、公權力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