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毒流 港人知情權
水源和土壤污染,水土大量流失(35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37%),使農作物和食品安全面對「疊加風險」。
土壤污染之源,本欄歸納為六大類。
一是江、河的水污染衍生土壤污染;
二是大氣污染,如煤塵、汽車排氣,中國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球第一,大氣污染或污染導致的氣候異常(酸雨面積佔國土的三分之一),對土壤環境的負面影響大;
三是工業(特別是化工)的三廢(廢水、廢氣、廢物)排放;
四是未經處理的垃圾和醫療器材、電池和電子產品的廢棄物;
五是濫用的劇毒農藥和化肥,導致的殘留量極大(全球首位);
六是開礦(煤炭、稀土)的環境破壞,包括尾礦庫的排污或滲水。
據官方的數據,受污染的耕地,達總面積的20%。其中,工業三廢污染的耕地,佔了一半。鉛、鉻、金申、銅、鎘、鎳、汞、鋅等重金屬污染,釀成許多生態災難。
據廣東省政協的2012年文獻,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的土壤污染非常嚴重,其中重金屬污染已到「驚人程度」。全省的清潔土壤,只佔全部耕地的11%,重度污染的達12%,輕度污染的為77%。珠三角土壤的重金屬超標率40%,「全省蔬菜基地」的超標率更高至60%。
廣東是經濟大省,珠三角是傳統的製造業基地。廣東的GDP約佔全國的12%。工業化和GDP高增長的背後,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土壤污染自也「形勢嚴峻」。
長江三角洲、湖南、福建等地的土壤污染,亦非常嚴重。
土壤污染特別是重金屬污染,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的積聚損害人的健康。中鉛毒的兒童不少,重金屬殘留導致嬰兒殘缺、成人腫瘤或怪病,有些高污染的村莊成為「癌症村」。
香港的食物來源地之一,是珠三角或粵北農村,其安全風險如何?港人難以獲得全面、及時、準確的資訊。據上述的文獻,廣東官方在粵北礦區下游50公里的調查結果,重金屬超標率如下:水體85%,土壤75%,水稻82%,蔬菜61%。此地的米、菜有無輸港不得而知,港官應正視港人的知情權,為食品安全保障多提供相關的風險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