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改革家:胡耀邦、萬里、溫家寶… > 溫家寶 > 溫家寶記者會 王捕頭和文革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溫家寶記者會 王捕頭和文革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2.3.15,A17版
上網:2013.8.18

 
  關鍵詞知我,罪我,王捕頭事件,反思,封建殘餘,文革遺毒

  引述歷史典籍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孟子.滕文公)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善則歸君,過則歸己。(張養浩:為政忠告)
 
 圖1,在3月記者會上,溫家寶提出「反思」之說。在中共中央高層,他最早暗示薄熙來對王捕頭事件有「責任」網絡圖片
 

  在14日記者會上,改革家溫家寶的談話,如同過去發表的文章、演講,沒有馬、恩、列、斯和毛、江,而是引述歷史經典、古典詩詞,比較古今的治理經驗,表達情繫改革、以民疾為念、關心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

  溫氏回答提問,涉及體制弊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啟動,也觸及文革遺毒和封建主義殘餘、重慶王捕頭事件。他說,如不繼續推行改革,文革的歷史悲劇還可能發生。這是關於防範文革重演的第一次「預警」。對於王捕頭事件,他又說:「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


  知我或罪我 與改革有關

  這次的記者會,是總理任內(2003—2013)的最後一次(2013年3月的記者會諒由李克強主講),溫氏的開場白充滿感性,令人有提前「惜別」之感。

  他說:「我,連同我這一生,給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記,並隨著我日後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

  關於他和國務院的施政,他謙恭地說「由於能力所限」,也由於「體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足……我感到歉疚。」

  他多年的演講、說話,以廣引經典為一大特色。對於研究歷史的思考者來說,有回顧歷史、聆聽古代賢人教誨之樂。在時光隧道中,尋找歷史腳印,思考現實社會的種種,是另類的「思維之路」。

  他這次引述孔子、孟子、張養浩、林則徐的話言志,北京官方媒體報道他的談話卻未說明哪位古人的話,更沒有說出處,未能為不太接觸歷史典籍者提供「閱讀方便」。

  他的談話,有這樣的「借古言志」:「我敢於面對人民、面對歷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源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是:「邪說暴行有作,……孔子懼,作《春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接下去是孟子的話:「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

  這段話用了兩個「懼」。第一個「懼」,指孔子面對邪說暴行有憂患意識;第二個「懼」,指孔子的《春秋》,令邪說暴行收斂。

  對於溫氏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本欄的解讀是:溫氏傾情於改革,面對體制弊端,充滿堅持深化改革的決心。以民為本的改革(如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向農民提供「四補貼」,並打算推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必為民眾了解和支持;而不滿、誹謗他的人,則是維護既得利益者、阻撓深化改革者,或以公權謀取私利的貪腐者。


  懇懇以盡忠 為民謀福祉

  溫氏談話的另一「思維光環」,在於對一息尚存決不懈怠的表白。他說:「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我將堅守這個做人的原則,並把希望留給後人。」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出自元代名臣張養浩(1269—1329)的《為政忠告》:「臣之於君也,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善則歸君,過則歸己。」

  張養浩是唐代名臣張九齡的二十三代侄孫,曾任元代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以清正廉潔、犯顏進諫聞名,有詩文、散曲留傳。溫家寶喜讀他的詩文並多次引述,或與其廉政、勤政的理念有關。

  張氏的「盡忠」說,是盡臣對君之忠誠,也是對百姓的盡責。溫氏引述其言的意涵,本欄的詮釋是:勤懇施政、推動改革、盡忠於民眾,又能謙恭對待已取得的成果、思索施政和改革的不足。這樣的詮釋,是以他在國務院14年(副總理和總理,1998—2012)的施政、決策為「檢驗」之依據。

  溫氏回答提問,如他所言:「認真而不敷衍」,因而不迴避「敏感話題」。其中,關於政改和重慶王捕頭事件的回答,「敏感度」特別高,他的回答乾脆利落,一點也不含糊,頗有勇於承擔的大將之風。


  文革或重演 重慶應反思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在多次記者會的提問,宏觀政治的「層次」較高,中國國語(新加坡稱華語,北京稱普通話)的「流利度」亦高,他提問的,是政改的難度。

  政改的「必要性」和阻力,關乎文革遺毒和封建主義殘餘。這是溫氏去年說過的話。

  「新鮮」之處在於首次提出這樣的「預警」:「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每個有責任的黨員和領導幹部應該有緊迫感。」

  溫氏重申的政改,是遙遠的「願景」。真正的政改難以啟步,原因是既得利益集團、享有權力終身制好處者和極端的毛派(簡稱極毛派,主張替文革翻案)、左派,阻撓改革,而中共中央高層幹部大都缺乏政改的「緊迫感」。

  對於王捕頭事件的提問,溫氏的回答可歸納為三點:

  一,王立軍事件正在調查中,「調查和處理的結果,定會給人民以回答,並且經受住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二,重慶歷屆政府(指賀國強、汪洋、薄熙來三屆)有成績,「但是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汲取教訓」;
  三,「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實踐,都要認真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

  這是中共中央高層首次公開提及王捕頭事件,並暗示薄熙來對事件有「責任」;「反思」之說,是首次公開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