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大會 將啃硬骨頭
把爭辯不休的議題留給下屆會議,已成為氣候大會的「常態」。「硬骨頭」留給明年的卡塔爾(據聯合國的《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這個富裕小國的人均GDP高達十萬七千七百美元,居全球首位)會議,未必能走出談判的困境。
氣候大會的最大博弈者,是中國和美國。中方有基礎四國(BASIC, 巴西、南非、印度、中國)、發展中國家的「77+1」(七十七國加中國)夥伴機制;今年2月,基礎四國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商討參加德班大會的對策。
美方與歐盟同一陣線。德班大會的歐盟路線圖,獲得美國和小島國家(面對被海洋淹沒的潛在危機)、極貧窮國家的支持。
德班大會沒有實質的談判進展,明年的卡塔爾會議亦難寄厚望,原因是中、美兩大陣營的主要分歧難以消除。
本欄12月8日文〈德班氣候大會 爭論量化約束〉,有這樣的結論:「中方如堅持向『有區別』傾斜,美方繼續向『共同』傾斜,德班大會便難有『圓滿的成果』。」
在德班會議上,中方特別強調「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意即發展中國家只承擔「自主減排」目標,不受強制的量化指標約束。中方的「建設性提議」要點之一,是發展中國家的自定目標,在「公約」之下表達出來,納入整體的減排方案。這是新的建議。
西方並不接納這種「自主」和「備案」型的減排目標模式,西方的底線是:主要的經濟體,都要承擔強制減排量化指標的「共同責任」。德班大會的歐盟路線圖,提出在2020年後就要有這種約束機制;量化的指標,在2015年完成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