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改革家:胡耀邦、萬里、溫家寶… > 溫家寶 > 溫家寶說錢穆 教之本在良師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溫家寶說錢穆 教之本在良師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1.6.23,第17版
上網:2013.11.5
字數:原文1,888,上網2,002

 
  關鍵詞:尊師重教,學有所教,新亞精神,善之本,愛心,創新,實踐

  相關人物
:溫家寶,錢穆,余英時,金耀基

  引述歷史典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李覯:廣潛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荀子.大略)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學記)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盡心.上)
 
圖1,教育家、史學家、思想家錢穆(1895—1990)。
 

  在北京師範大學首屆「免費師範生」畢業典禮上,改革家溫家寶總理發表演講,題為〈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溫氏重申中小學教育的重要,鼓勵師範大學畢業生安於在中小學教書。他說:「近現代許多傑出人物都是中小學講壇成長起來的。」他列舉魯迅、錢偉長、翦伯贊、豐子愷、葉聖陶之後,特別提到錢穆(1895—1990)教授。他說:「錢穆先生成為一代國學大師,與他10年小學加8年中學教師經歷有直接關係。」這是北京中南海高層首次公開讚揚錢穆,把他視為樂教於中小學的典範。

  錢氏不僅是啟迪學子的良師,更是有崇高理想的教育家、歷史學家、儒學思想家,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是其教書生涯的里程碑。在錢氏之後,經余英時教授、金耀基教授等學者的努力,新亞精神得以傳承,中華文化得以弘揚。錢氏對教育的貢獻,恰如《禮記.學記》云:「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溫家寶以錢氏為教育界的典範,顯現政治家的胸襟。


  踐夏天約會 要尊師重教

  溫氏參加北師大「免費師範生」畢業典禮,是踐去年夏天之約,也與他重視師範教育息息相關。

  2002年後的胡溫新政,以「學有所教」為教育的理想,在溫氏主導的國務院施政中,增加了公共財政的教育經費支出,2007年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4年後的今天,北師大有了首屆「免費師範生」畢業。

  依溫氏在畢業典禮的演講來解讀,他對建立和擴大「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情有獨鍾,對扶助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提升教師素質有使命感,這是踐夏天之約的主因。

  溫氏演講的著力處,本欄歸納為三點,一是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二是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與提升中小學教師素質,三是對中小學教師的四點希望。

  溫氏的演講,先闡述教育的社會使命、教育關乎國家興亡,宣揚尊師重教的價值觀。他引古語「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強調「教育肩負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神聖使命」;並引戰國時代儒學思想家荀子語:「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荀子.大略),以為警示。

  荀子的話,確是後人應引為警惕。毛澤東的文革(1966—1976),以「造反有理」、「停課鬧革命」和「橫掃牛鬼蛇神」為名,對教師、知識分子百般侮辱、折磨,就是一場社會浩劫。徒弟揪鬥師傅的「賤師輕傅」,雖未導致「亡黨亡國」,卻使傳統的道德、誠信價值幾近崩潰。溫氏再次提倡尊師重教,自是正視「文革遺毒」。  


  善之本在教 樹百年大計

  他引述第一句古語「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並未說出處;官方媒體刊出演辭全文,亦未加註釋。

  此句係北宋教育家、儒學思想家李覯(1009—1059)之語,出自其著作《廣潛書》。

  《宋史》把李氏列入儒林列傳,稱他「俊辯能文」。范仲淹(989—1052)推薦他任太學助教。

  李氏創辦盱江書院(江西),以教書為生,《宋史》稱他「以教授自資,學者常數十百人」。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慶曆新政」(1043—1044)。

  對於歷朝改革家及其支持者的文稿,溫氏涉獵頗廣,多年來常引述他們的話。這次他引李覯之言,與讚賞「慶曆新政」有關,也關乎他重教育啟民智、教師引導學生的施政理念。

  溫氏擔任總理後,兼任國務院「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曾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題發表演講,又在北京三十五中發表題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演講。兩篇演辭之題,與李覯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有思維的親緣。

  就伸延的解讀而言,「善」可詮釋為善治。歷代秉持民本觀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有善治理想。善治(善政)惠民必重教育,孟子甚至說:「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盡心.上)


  期待有良師 定出四標準

  溫氏的演講,談到「當一名合格的中小學老師」不容易。他提出四點希望:

  一「要充滿愛心,……視學生為弟妹、如兒女,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要甘於奉獻,……把追求真理、塑造心靈、傳承文明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
  三「要刻苦學習」;
  四「善於創新,……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他說「刻苦學習」時,引述古語「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鼓勵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他和官方傳媒均未說古語之出處。根據歷史典籍,此語出自《禮記.學記》。

  他引此語,或可解讀為誘導師大畢業生「學而不厭」,在不斷吸收新知和教學實踐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四點希望:愛心、勤教、好學、創新,道出溫氏的教育樹人理想,也定出「良師」的標準。

  他如能把樹立平等觀也列為「良師」的標準,則是更能針對「文革遺毒」和時弊。毛澤東的階級成分論和階級鬥爭論,九十年代「趕超發展」(新躍進)以來,學校的高收費、變相攤派,社會的特權主義氾濫,導致教育的不公平。

  樹立教育的平等觀,如孔子言「有教無類」、孟子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創造教育機會平等、建立文明社會的基礎,自是「良師」必備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