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媒錯說 第六十四卦
北京官方網3月14日(2010)報道溫氏在記者會的談話,寫明部分詩文的出處,這是與過去多年不同之處。但有些詩句、古語,仍未註明出處。
香港、台灣、美國的一些中文報紙,於15日轉載官方網的報道時,有照搬錯處或編者的錯改。為免以訛傳訛,本文先說說錯處。
官方網稱:「溫家寶總理引用古語‘時進則進,時退則退,動靜不失其時’。語出《彖傳》(按:以下均省略書名號)。……彖傳為易傳中的一部分,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的。」
第一錯,有海外報紙根據這段報道「加工」為:「溫家寶以彖傳中的詩句『時進則進,時退則退,動靜不失其時』,形容……」
這是不查閱歷史典籍的錯失。事實是:「時進則進,時退則退」不是《易經.彖傳》中的話;只有「動靜不失其時」才是原話。
第二錯,有報紙、網站的報道,稱語出《易經》第六十四卦。
《易經》(周易)共有六十四卦,官方網稱彖傳「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的」,是正確的表述。有轉述的報紙,卻把「解釋六十四卦」誤為語出第六十四卦,這也是未查閱文獻之失。事實是:語出《易經》第五十二卦「艮」的彖傳,而非出自第六十四卦的「末濟」。
第三錯,有報紙搬用官方網的報道時,加了這樣一句話:「彖傳為孔子易傳中的一部分」。這無疑是「關公戰秦瓊」一類的想當然。
關公(關雲長)是三國時代(220—280)的人物,秦瓊則是唐代(618—907)的人物;相隔幾百年的人,怎麼會戰在一起?
《周易》是西周時代(前1046—前771)的著作;《周易大傳》(易傳)包括彖傳、象傳、繫辭等,作於東周戰國時期(前475—前221)。
孔子(前551—前479)是東周春秋時期(前770—前476)的思想家,戰國時代的著作,怎麼會由他撰寫?讀過《易經.繫辭》的人都清楚,文中有許多「子曰」的記述,應是後代儒家學人引孔子的話。
有《易經》權威之稱的原山東大學教授高亨(1900—1986),精研、精註歷史典籍,為傑出的古文字學家,著有《文字形義學概論》等。他早在《周易大傳今注》一書力證易傳作於戰國時代,彖傳、象傳的作者「必皆是南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