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經濟 > 環保與應對氣候變化 > 高碳揮之不去 低碳姍姍來遲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高碳揮之不去 低碳姍姍來遲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09.12.30,第13版
上網:2010.2.8

 
圖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
 

  哥本哈根大會不歡而散,各國應對全球暖化轉入後危機階段。

  後危機階段有兩大特點:一是各國籌劃明年底墨西哥氣候大會的新一輪博弈;二是在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之下,規劃或推動發展新能源產業。

  溫家寶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的談話,可說是應對後危機階段的宏觀經濟策略、減緩氣候暖化負面影響的新部署。

  他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他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

  溫氏的低碳之路,是漫長而崎嶇,高碳的困惑不是很快能消失。本文以解構的視角,分析結構失衡、高投入和高排放、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


  高碳解構 重工業比重大

  解構的意涵,是分解與應對氣候暖化有關的結構,包括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資金結構等,在分解結構的基礎上,述評高碳經濟的危機、低碳經濟的未形成。

  中共中央主導的產業政策,源自斯大林的蘇聯工業化模式,以重工輕農、重工業與輕工業失衡和服務業(第三產業)落後,為最大的特色。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逐漸調整;2003年溫家寶主持國務院以來,提升了調整力度,但偏「重」仍是傾斜政策的一大標誌,重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比重仍甚高。

  國務院統計局日前發表2008年最後核算數據,各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佔的比重是:第一產業(農業)一成一,第二產業(工業、建築)近四成九,第三產業(服務業)四成。

  在西方先進工業國中,服務業的比重多在七成五以上。中國則工業比重偏大、服務業偏小。

  在工業中,消耗能源多的重工業是「重中之重」。在工業的GDP增值中,重工業的比重甚高:1990年佔五成,2008年增至七成一(中新網今年12月17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透露,工業的能源消耗佔全部能耗的七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佔四成。《科技日報》透露,鋼鐵、石油、化工、電力、有色、建築六大行業的工業耗能、碳排佔工業中的七成。


  能源結構 煤和石化太重

  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佔六成九、石油化工能源佔二成一,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

  以煤炭和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存在高消耗、利用率低的弊端。終端能源用戶的能源消費支出,佔GDP總量的13%,遠高於美國的7%。

  官方銀行高管朱民在《國際經濟評論》的文章說,2003年,GDP只佔全球的4.1%,原材料、能源消費佔全球的比重卻甚高:鋼接近二成七、鐵礦石三成四、銅接近二成、石油7.7%。

  人大原副委員長李鐵映在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的文章透露,能源利用率只有33%,比先進國家低10個百分點;2004年,GDP只佔全球的4.4%,煤炭、原油的消費卻分別佔35%、7.8%。

  2004年後,高消耗、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仍未改變。

  追求GDP持續高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質是粗放型的重化工業化和城鎮化之路,或可稱為高碳之路。高消耗(能源、原材料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益(兩高一低),加劇氣候反常,導致資源、生態、人的健康和生命代價沉重;恰如《荀子.富國》言:「萬物失宜,事變失應,……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高碳之路難以為繼,改變發展模式和調整產業結構刻不容緩。溫家寶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調整經濟結構並「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模式」,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碳強度降 未必轉向低碳

  
  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著力點是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暖化。在這方面,溫家寶主導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產業規劃。在哥本哈根大會之前,提出2020年的減排目標:每萬元人民幣GDP的碳排,減少40%至45%。

  這種減排指標,是指每單位(每萬元人民幣或每元美金)GDP的碳強度。碳強度的下降,並不一定是碳排總量的減少。1990年到2005年,單位GDP的碳強度下降四成七,200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卻增加(人民網今年11月27日);2020年的碳強度即使可下降四成半,碳排總量「卻還會上升」

  碳強度的下降,並不等於經濟發展從高碳向低碳轉化。其因是GDP「保八」或指標更高的增長訴求,是由高投入的投資需求拉動而實現。

  所謂高投入,是指資源的高投入,並偏重於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投入。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長率,前年超過二成四,去年超過二成半,今年前十一個月超過三成。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大型基建、鋼鐵和重化工業的能源、建築材料消耗高,碳排也大,這是應對氣候暖化面對的「嚴峻形勢」。

  新能源產業如風能、太陽能產業剛起步,某些行業的盲目跟風衍生產能過剩之弊。所謂綠色經濟、低碳經濟,還有待時間、經驗的積累才能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