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歷史 > 毛文革 > 草木皆「敵」:編造敵對勢力,何來和諧社會?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草木皆「敵」:編造敵對勢力,何來和諧社會?
 
丁望

原題:草木皆「敵」:加深港陸糾結——編造敵對勢力,何來和諧社會?
原載:信報月刊,2017年8月號,頁 76—80
上網:2017.11.28
字數:原文4,303,上網4,790

 

  關鍵詞和諧,港陸糾結,專政論,階級敵人,敵對勢力,自由化,叛徒,內奸,黑五類

 
 
 

  1.要和而不同 容兩制差異

  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善治下的和諧社會。

  《論語》云:
  「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

  《荀子》謂:
  「變應寬裕而多容,……政之始也」。

  把「和而不同」的理念移置於當代社會,筆者曾有如下解讀:

  「和諧,不是鄉愿,不是一言堂式的統一(同),要有存異的包容(和)。……只有和而不隨便附和、盲從,只有和而不流俗,才能獨立思考,維持社會正氣和協調發展。」【註1】

  香港特區成立20周年,(香)港(大)陸糾結甚深,缺乏和諧氣象,港人對一國兩制的前景不樂觀。

  標榜中立的「民主思路」,於7月10日發表抽樣調查:對於「兩地矛盾可對話協商解決」,沒信心的多達41%,非常沒信心的14%,兩項共55%;因對一國兩制悲觀打算移居外地的8.9%。其它的民意調查,亦折射社會遠離和諧之道。

  港陸糾結加深、難以緩解,有錯綜複雜的政治因素。其中,令港大受困擾的,一是北京的當權者或極左群,習慣於「我說你聽」(阿爺說港人聽)的訓政模式,形成對話、溝通的障礙;二是隨意編造敵人、誇大敵情(顛覆),導致社會氣氛更趨緊張,港陸、官民之間的互信難以建立。


  2.階級鬥爭論 黑五變黑九

  「一黨領導」體制下的無產階級專政論,主要來源於列寧(1870—1924)的暴力專政論:

  「專政……是不受任何限制、絕對不受任何法律或規章約束而直接憑借暴力的政權。

  列寧之後的掌權者,都以編造階級敵人、階級鬥爭,去維持政權的「高壓性」、領導人的高度集權和「神壇」。

  中共建政後,不同時段的階級敵人或敵對勢力之說略有差異。毛時代(1949—1976)把「社會矛盾」分為人民內部矛盾(非對抗性)、敵我矛盾(對抗性)。1958年,毛把階級鬥爭、敵我矛盾稱為最主要矛盾;1962年起,鼓吹階級鬥爭更甚,有「天天講階級鬥爭」的口號。

  毛對階級敵人的劃分,最初是按生產資料(土地、工廠、企業)的佔有、有無「剝削行為」劃分,如1950年代前期的地主、富農、資本家(因誇大敵情,「錯劃」的比例大)。

  在「剝削階級」被關、管、殺之後,階級敵人的劃分,依據大家長和大大小小當權者的政治需要。

  1957年的階級敵人是黑五類:地(地主)、富(富農)、反(反革命)、壞(壞分子)、右(右派分子),大多數是農村居民或知識分子。

  文革時(1966—1976),毛竟稱黨內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資產階級復辟分子,黑五類擴大為黑九類(黑五類加資產階級、叛徒和內奸、走資派、臭老九)。執政竟以階級鬥爭為綱,天天鬥,鬥了弱勢群體再鬥「黨內同志」,形成「草木皆敵(兵),全民貧窮」的「時代特色」。


  3.八九學潮後 又有敵對論

  1980年代,鄧小平成為大家長,改革家胡耀邦、萬里、趙紫陽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或國務院日常工作。

  胡耀邦全力平反政治冤案,連地、富也「摘帽」,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取向,不推行以階級鬥爭為名的政治運動。


  1989年八九學潮後,政局左轉。接替趙紫陽當總書記者,把階級敵人改稱為敵對勢力,重申毛的階級論(階級鬥爭論)。他的「十一講話」(1989)強調階級鬥爭還存在,要透過專政職能對付敵對分子。他的「七一講話」(1991)重申階級鬥爭可能激化,「敵對勢力與我們之間」存在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鬥爭。

  他發起有專政意識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反自由化和反和平演變口號下,關押了一批知識分子、學生和工人、農民。

  胡溫新政時段(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官方改變前朝宣揚敵對論的「左偏差」,提出和諧社會論和科學發展觀,試圖緩和官民緊張關係。但槍桿子(軍隊)、刀把子(政法)、筆桿子(宣傳)仍受太上皇遙控,民眾和律師的維權阻力大。周永康的強化專政、薄熙來的重慶模式(2008—2012),對民權侵害重。

  胡錦濤面對壓力,有時也會提到「西化、自由化,亡我圖謀」;溫家寶則堅持讓政改起步之說,多次提到封建殘餘和文革遺毒阻礙經改的深化。


  4.重回毛老路 宣揚刀把說

  胡溫新政之後的本朝,回到毛的階級論、江的敵對論,強調敵對勢力的自由化和顛覆,宣揚「強(敢)亮劍、震懾力」(或稱「舉旗亮劍、震懾力」)的執政觀,強調「刀把子」的威力。

  民眾和平的請願、上訪,律師行使辯護權、維護當事人的民權,往往被扯到敵對勢力,甚至被亂扣上「尋釁滋事」或煽動顛覆政權罪。對維權律師「大圍剿」的709事件(2015),就是敵對論的產物。

  極左群趁勢鼓吹毛帝以來的專政論,社科院現任院長發表長文,重提階級鬥爭,稱「國家是階級鬥爭的工具」;一位前副院長(留蘇學經濟學),大談「經濟領域的階級鬥爭」。

  近幾年,順應敵對論和刀把說,罵敵越罵越離奇。有人稱「西方代理人階層在我國已經形成」。有人說:「西方敵對分子……起勁地反對中國的反腐」,「西方敵對勢力及其國內代理人現在試圖……聯手內外夾攻,扼殺反腐鬥爭」,「這些危險分子就睡在我們的身旁」。

  這是脫離現實、極荒謬的編造,是毛時代內奸說的翻版。毛說:「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現正睡在我們的身旁」(五一六通知,1966.5.16);他也說:「資產階級鑽在共產黨內打著紅旗反紅旗。」【註2】

 
 圖2,上,打倒叛徒內奸工賊的鬥爭標語;下,劉少奇在中南海受造反派批鬥,1967。
 

  5.敵對論動機 樹絕對權威

  從毛的階級論到現在的敵對論,是當權者發動政治鬥爭的「指導理論」。

  以此「理論」編造敵人的動機之一,是建立或鞏固個人極度集權、個人崇拜的家長制,借事立威,減少或清除極左政策、政治運動的障礙。


  鄧小平說,1957年以來是「左的20年」。毛主導的大躍進(1958—1960)、社會主義教育(四清,1963—1966)、文革(1966—1976),在中共黨內外引起爭議,政策或政治運動的障礙多,培植以妻子、侄兒和極左親信為主的接班群亦阻力重重。

  毛便不斷編造敵人,捏造「裏通外國」或「叛徒、內奸」罪名,陷害「戰友」彭德懷、劉少奇等(表),把「敵人」折磨致死,以製造社會恐怖,試圖達致絕對服從、絕對忠誠、維護領袖絕對權威的三絕對。毛以後當權者宣揚敵對論,也有同樣的動機。


  6.穿小鞋整人 踩人往上爬

  動機之二,是公報私仇、打擊報復。

  在「一黨領導」體制內,大大小小的當權幹部不乏記仇、多疑、好鬥者;當權派之外的極左群,亦有「整人棍子」找機會踩著他人爬上去,整人的亢奮熾熱。每次改朝換代政局左轉,當權者和極左群必熱炒階級論或敵對論,找藉口整人。

  1980年2月,改革家胡耀邦(1915—1989)參與制訂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提到整人的「左禍」。

  「領導幹部利用職權對同志挾嫌報復,打擊陷害,用穿小鞋、裝材料的辦法和任意加上反黨、反領導、……亂用專政手段,進行殘酷迫害。」
【註3】

  曾任社科院院長、政協副主席的中共黨史專家胡繩(1918—2000)提到政治運動一來就整人,出現一些善於整人的「健將」,精於「整人的手段,如怎樣抓小辮子,怎樣扣大帽子」,「乘機整別人,往上爬」【註4】。

  動機之三,是找「替死鬼」推卸責任。毛時代發生大飢餓(1958—1962),餓死者超過3000萬,毛禁傳餓死人消息,傳遞消息、議論飢荒,多被指為階級敵人整治。這幾年,地方官貪腐猖獗,事情敗露後就大罵敵對勢力,以推卸責任。例如,上海市法院一批法官,在機關內的招待所吃喝嫖,事情曝光後,法院黨組書記就拿敵對勢力出氣。

  有網民聽不下去,在網上留言:「上海高院系統出了四個嫖娼的法官,甚至還有紀委書記……不深刻反省自己管的那個爛攤子,不辭職謝罪,又拿出『敵對勢力』當擋箭牌,企圖蒙混過關。」


  7.掌聲分敵我 薄熙來忽悠

  階級敵人或敵對勢力的編造,如同天津傳統工藝師泥人張(精於泥塑),要什麼模樣就捏出來。

  上海藝評家陳丹晨在〈人心為上〉一文說:「是敵是友也是變幻莫測。這種任性製造階級敵人的做法隨心所欲,如同兒戲,但是被打擊的人卻掉入苦難的深淵。」

  周恩來早就提過「敵人」太多了。針對毛帝「專列」事說:「不能一說提高警惕,眼裏處處都是敵人。」【註5】

  中共原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創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一聽逆耳的話就罵敵對勢力。2012年2月,他罵敵對勢力「煞費苦心」,「我們哪裏出點事,它就會可勁兒地忽悠、造謠,其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事實是:他的負面消息並非敵對勢力的造謠。一個月後官方宣布,他涉及貪腐,被雙規、撤職。

  薄熙來的敵我說也很隨意,竟是依掌聲去假定。2011年12月,他在重慶大談「唱紅經驗」,說: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參加了重慶的萬人紅歌會,滿面紅光,可勁兒鼓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也看得興致勃勃。

  基辛格、施羅德都是資產階級政客,只因對他使勁鼓掌,就是朋友了;反之,不鼓掌道出事實的記者成了敵對勢力。

 
 圖3,中共中央57號文件(1971),指責林彪(中共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於1971年9月13日「倉惶出逃,狼狽投敵,叛黨叛國,自取滅亡。」
 

  8.從罵糖衣包 到顛覆基地

  北京官員和極左群罵港敵,也是沒有譜。1997年7月1日以前,有些地方官貪污曝光,就罵香港「糖衣包」。1997年7月1日後,很少說「糖衣包」了,卻扯到顛覆基地。

  主權轉移後,香港特區政府實行雙重負責制,既向特區負責更對北京中央政府負責,香港怎麼能有(或將成為)顛覆基地?這是簡單不過的常識。

  說港敵,說得最多的還是港獨。在基本法規範之下,「一國」有主權地位,不容分裂、獨立,港獨必無路可走,北京當局和特區政府「認真對付」的取向很清晰,這是港人都了解的現實。但是,北京誇大了港獨敵情,難怪有港官說港獨連什麼思潮也還說不上。

  誇大「獨情」的宣傳,令許多港人懷疑是政治干預自治權的藉口,香港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或會受衝擊,陸化亦會加快,這將增加緩解港陸糾結的難度。

 

 註:

 1,有包容存差異 剛柔交錯互濟
 2,《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頁41。
 3,《紅旗》1980年第6期,頁7。
 4,《中共黨史研究》1996年第5期,頁50。
 5,《百年潮》2007年第2期,頁13。

 
表1,毛朝政治案(部分)
 

 

 

 

毛朝政治案(部分)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