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文藝與歷史文化 > 歷史文化 > 捲土重來:不是贏了再來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捲土重來:不是贏了再來
 
丁望

上網:2014.10.21,更新:2015.9.30
字數:3,037

 

  關鍵詞:成語,褒詞,貶詞,錯配,傳播,捲土重來,烏江亭,史事,江東子弟,霸王別姬

  相關人物:項羽,劉邦,拿破崙,杜牧,王安石,李清照

  引述歷史典籍:史記.項羽本紀

  引述古典詩詞:
  杜牧(唐):〈題烏江亭〉
  王安石(北宋):〈疊題烏江亭〉
  李清照(北宋):〈烏江〉

 
圖1,項羽,清石刻畫像。

 

  成語和常用語,有褒詞和貶詞,褒貶之間又有「中性詞」。不少人缺乏語意學的褒貶概念,不了解或分不清「詞性」(褒貶和中性),引用成語或表述的用語(主要是形容詞)往往「錯配」,如同川劇《拉郎配》的亂點鴛鴦譜,給人錯亂或滑稽之感。

 
 圖2,「捲土重來」常在賣座影片廣告「亮相」(廣告拼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香港。
 

  錯配超然一詞 又是捲土重來

  在褒義的表述中,配貶義的成語,是常見的錯配之一。例如,講述賣座影片、戲劇重映(演),配了貶義的成語「捲(卷)土重來」。

  近期炒得很熱的「超然說」,也涉及褒貶詞的搭配。「超然」(形容詞)是褒義詞,意謂超脫,如《老子》專家嚴靈峰教授(1903—1999)解註《老子》曰:「退居靜處,超然物外。」有人把「超然」置於對公權力擴張的表述(特首權力高於立法、司法、行政機關,有超然的「特殊法律地位」),就是語意學範圍的「錯配」。

  在香港、台灣和大陸,常見的廣告語「錯配」,是把貶義的「捲土重來」置於對打贏、成功的表述。在香港銅鑼灣地鐵站,有過一幅重墨於「捲土重來」的大廣告,謂一齣初演成功、十分賣座的劇目,現在「捲土重來」再演(大意)。廣告的出品者,是官方機構資助的演藝團。

  這幅廣告令我感慨:「怎麼又是捲土重來?」早在1974年,我在《明報月刊》發表〈傳播媒介的錯誤引導〉,就論及「捲土重來」的錯用。幾十年後,「捲土重來」還在大廣告中亮相。

  除了廣告語之外,媒體體育、娛樂、社會的新聞和評論,亦不時有「捲土重來」的錯配。

  2015年9月1日,北京官方網刊出〈中秋高價禮盒捲土重來敲響反腐警鐘〉一文,以「捲土重來」描述抗拒禁令,並不適合。在「掃四風」禁令之前,民眾向官員送禮賄賂「走後門」多能獲益,如同此文提到的「螃蟹送領導,馬到成功(功成)」,並非「失敗」。抗拒禁令再來送禮的一套,只能說是陋習「死灰復燃」,不是什麼「捲土重來」。


  從法國拿破崙 到楚霸王項羽

  「捲土重來」的原意,是失敗者或可再聚眾反撲,圖「東山再起」之博弈,並非指打贏了、成功了再來。打贏了是凱旋而歸,而非「捲土重來」,成功了還要什麼「捲土」?

  法國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即拿破崙一世,於1804年建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1815在位)。掌帝權初期,出戰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獲勝,又於1812年攻打俄羅斯,此舉自不能稱「捲土重來」。

  1814年3月,奧、普、俄等反法聯軍攻佔巴黎,後來拿破崙被囚禁於厄爾巴島。

  1815年3月,他逃走重返巴黎,聚集舊部趕走路易十八皇帝,推倒波旁王朝,再坐皇位百日(史稱百日王朝),這場大博弈,可稱為「捲土重來」。1815年6月,拿破崙再與反法聯軍激戰,敗於滑鐵盧之役,失敗後被囚禁。

  「捲土重來」源自唐詩杜牧(803-852)的〈題烏江亭〉,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詩作於唐文宗朝開成4年(839),寫秦末楚霸王項羽(前232—前202)自殺烏江的事。


  杜牧和王安石 詠烏江亭史事

  《史記.項羽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72版)記項羽被劉邦圍於垓(讀音「該」)下(今安徽省東北部宿州市靈壁縣沱河北岸),突圍失敗,率少量隨從欲東渡烏江(在今安徽)。

  烏江亭(秦末和州烏江縣,今安徽省南部巢湖市和縣)亭長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按:指項籍即項羽)與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按:今安徽蕪湖以東之長江南岸一帶)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頁336)項羽自刎而亡。

  《漢書.高帝紀》有劉邦「圍羽垓下」的記載,卻未提烏江亭長勸項羽的事。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亦有一詩寫項羽,題為〈疊題烏江亭〉,詩曰:「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北宋詞人李清照(1084—1156?),擅寫風花雪月,筆端時有「望斷歸來路」的傷情,詠史詩也獨有一格。留我深刻印象的〈浯溪中興頌和張文潛〉、〈烏江〉(又題〈夏日絕句〉),頗有借史諷今(宋)的陽剛之氣。〈烏江〉四句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捲土得有餘力 重來需凝共識

  三位文學名家都寫項羽,但視角有異。杜牧以文學的浪漫筆調,表達對英雄自刎的惋惜、對等待時機捲土重來的想象,忽略了捲土重來必須具備之「勢」。

  王安石是以寬廣的政治視野,點出項羽無法東山再起的政治軍事因素:一是大勢已去(詩云:中原一敗勢難回);二是英雄窮途末路,再沒有號召部屬「忠王」之力,無法凝聚「再戰一場」的共識(詩云:江東子弟……肯與君王捲土來?)

  王安石詩以〈疊題烏江亭〉為題,有回應杜牧〈題烏江亭〉之意,最後一句否定了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是對「捲土重來未可知」的反詰。這是面對政治現實的判斷,與《史記》中的項羽語吻合。《史記》寫道:「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

  項羽突圍時僅有「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突圍後只剩二十八騎,「漢(按:指漢王劉邦軍隊)騎追者數千人」。這是「項王自度不得脫」、面對的十里埋伏「場景」。

  沒有千騎萬兵,哪有兵馬奔馳戰場揚起塵土(捲土)之力,又哪有東山再起(重來)之勢?

 
 圖3,京劇〈霸王別姬〉劇照,左梅蘭芳(飾虞姬), 右袁世海(飾項羽), 劇團演出海報圖。
 

  觀賞霸王別姬 感受大勢已去

  在李清照筆下,項羽「不肯過江」而寧死作鬼雄,實也因大勢已去。

  我們觀賞京劇〈霸王別姬〉,看到楚霸王愛妃虞姬撥劍起舞,並未能緩解項羽之憂。漢軍追近帳幕,虞姬以劍自刎「催」項羽突圍;項羽別姬殺出一條血路,雖未被漢軍殺死,卻自刎於烏江亭。這齣描寫英雄末路的戲,有虞姬起舞解憂的浪漫,有霸王別姬的傷情,更有寧為鬼雄而自刎的壯烈,感受到大勢已去的悲劇。

  當今大眾傳播媒體對「捲土重來」的錯配,讓人思考的是褒貶詞的分辨,不要錯用成語,此為其一。

  即使了解「捲土重來」是貶義,多用於失敗了再重振旗鼓一戰的表述,卻也不能錯用、濫用,得了解、探索有無「捲土重來」的基礎,失敗了未必有東山再起之勢,此為其二。

 
表,杜牧和王安石生平大略
姓名,稱號

杜牧,詩人

 

王安石
詩人、文學家,政治家

生卒

唐代,803—852

 

北宋,1021—1086

籍貫

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

科舉

828(唐文宗,大和2年)
進士第5名

 

1042(宋仁宗,慶曆2年)
進士第4名

地方官職

淮南節度(揚州)之書記,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

 

淮南節度(揚州)判官之屬官,常州知州

朝廷(中央)官職

校書郎,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中書省中書舍人

 

翰林院學士,參知政事(副宰相),宰相

著作集

樊川文集

 

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代表作

 

詩:感懷詩,杜秋娘詩,泊秦淮,江南春絕句,赤壁贈別,題烏江亭,題桃花夫人廟,過清華宮絕句三首,遣懷

 

詩:泊船瓜洲,登飛來峰,明妃曲,贈僧,歲晚,梅花,北城,出塞
詞:桂枝香
散文:答司馬諫議書,讀孟嘗君傳,傷仲永

名句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註:本表是根據《舊唐書》、《宋史》、《全唐詩》等歷史典籍編製。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