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ITIES PRESS (HK)
  

 
 
 


總書記也有冤 中南海哭一場(2)

丁望

原載:明報世紀版(副刊)2005.12.5,頁D6 
文集:收入丁望《總書記有冤與冰點事件》,當代名家出版社(香港),
   2006年6月,頁21-38
上網:2014.3.9


胡耀邦(中)與王兆國、胡啟立、喬石、郝建秀(右起)。


   所謂民主會 抹黑和整人

  如同文革時的批鬥會,每次「批胡」都冠冕堂皇,實際卻有「狠批」者的權、利打算,有的則以「革命」之名報復,發洩私恨,還是像過去那樣「與人鬥爭(整人)其樂無窮」的狼性囂張。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胡繩,晚年深刻反思極左的思潮、政策、歷史,發表了幾篇深有影響的文章。

  胡繩提及「藉黨內互相開展批評的名義整人」:「黨內甚至出現了一些善於整人的『健將』。一些整人的手段,如怎樣抓『小辮子』,怎樣扣『大帽子』,這些並不是到『文化大革命』才發生的,在這以前就有了。……有人乘機整別人,往上爬……絕不是說黨內沒有陰暗面。」

  胡繩是否也針對胡耀邦事件,不得而知,但以「民主生活會」之名批胡耀邦,卻真有「陰暗面」。

  據北京政界消息,余秋里第一個放炮「狠批」胡耀邦,與八十年代初批評計劃和能源系統迎合華國鋒的「新躍進」有關,當時余秋里是主管能源系統的副總理,兼計委主任,受到批「新躍進」的影響。主導批「新躍進」的是中共中央副主席陳雲,耀邦介入的程度不深。

  曾任最高檢察長的黃火青「炮轟」胡耀邦,與「舊帳」有關。耀邦對李銳說:「三年困難時,我被派到瀋陽去了解情況,只差二十億斤糧,硬要三十億斤。」在六十年代初,黃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因要求調發補助糧的數量未如願,便利用「民主生活會」向胡報復。胡喬木不斷讒言,也是報復

  像文革時一樣,出賣朋友逢迎拍板者,也出現於「批胡」的「民主生活會」。中紀委第二書記王鶴壽發言,把胡耀邦對他講的「心底話」抖出來,對胡落井下石。胡與李銳聊起此事時說:「在延安時,同陶鑄、王鶴壽關係好,曾被稱做是桃園三結義。」


表,「倒胡」和「批胡」代表人物


姓名

生卒

1986職務/1986前曾任職務

1 彭 真

1902-1997

■人大委員長/人大副委員長

2 王 震

1908-1993

中顧委副主任/■中央黨校校長

3 胡喬木

1912-1992

■/▲中央副秘書長

4 鄧力群

1915-

▲/●中央宣傳部部長

5 余秋里

1914-1997

■▲軍方總政治部主任/副總理

6 黃火青

1901-1999

中顧委常委/●最高檢察院檢察長

7 王鶴壽

1909-1993

中紀委第二書記/中顧委常務書記

8 宋任窮

1909-2005

中顧委副主任/■▲中央組織部部長

9 薄一波

1908-

中顧委副主任/副總理

10 李 鵬

1929-

■▲副總理兼教委主任/電力工業部部長

11 王忍之

1933-

紅旗副總編輯/●中央宣傳部部長*

12 許立群

1917-?

中國社科院顧問/《真理的追求》主編*

13 吳冷西

1919-2002

○新聞協會主席/國務院廣電部部長

14 林默涵

1913-?

文聯黨組書記/文化部副部長

15 劉白羽

1916-?

軍方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文化部副部長

 註:1-9為「倒胡」人物,10-15為「批胡」人物。10、11為第三代,其餘均為第一、二代。
 ■▲●○,分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候補中委。*為1986年後職務。

 

  他壯志未酬 寫詩緩煩躁

  胡耀邦下台後,不能忘情於民疾,但再沒有機會做事。民眾同情他,對他尊崇備至,1988年他遊湖南張家界,「成千遊人濟濟於道,爭相握手,要求留影。」(李銳語)

  他成為政治閒人之後,以詩詞「自力救濟」,既釋放悶氣,也借詩言志。在贈楚辭專家文懷沙詩中,他寫道:
  明知楚水闊,苦尋屈子魂。不諳燕塞險,卓立傲蒼冥。閉戶驚葉落,心悲秋早零。

  他寫的雖是文懷沙,實是夫子自道,就政界的險惡和人情冷落,展現他的「心結」。我的解讀是,前四句寫面對政治風險而不放棄理想,秉持實踐觀著力變革,雖受中傷而不改初衷;後兩句寫被迫辭職後閉門謝客寫字,有「秋風掃落葉」的悲涼。

  胡耀邦的借詩言志,與戰國時代屈原寫〈離騷〉、西漢賈誼寫〈吊屈原賦〉和〈鵬賦〉有相似之處,都有遭中傷、貶抑後的落寞,更有自勉的情懷,如屈原的執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壯志未酬,是人生一大遺憾。唐亡後,五代後周第二皇帝柴榮(921-959),在位5年,極有抱負和才幹,體恤民疾,嚴懲貪官,北伐遼國大有進取,正乘勝攻打幽州時因病回京城開封,不久病死,享年只有38歲,臣下為他壯志未酬惋惜。

  《舊五代史》稱周世宗柴榮「一代英主」,讚他「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姦,多得其理」;又說他「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最後嘆:「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矣!」10(在當代,胡耀邦年壽也不算長)。

  讀《舊五代史》,能不驚嘆胡耀邦與柴榮竟有許多相似之處。

  胡耀邦與柴榮雖有相似之處,但胡的壯志未酬,比他有更濃的悲劇性:不因病重,不在戰場,而是被「同志」中傷,這正是他的致命傷──後來心臟病惡化。

  是悲劇英雄 心靈創傷重

  胡耀邦是悲劇英雄。悲在垂簾聽政的格局、極左派的中傷,使他壯志未酬;悲在他大力平反政治冤案,自己卻在冤屈中下台;悲在他對實行政治體制改革、黨內民主和建立自由、民主、人道的社會生態,有強烈的使命感,自己卻在所謂「民主生活會」中被抹黑、被羞辱,沒有辯白的餘地。改革家以悲劇收場,恰顯現「一黨領導體制」疏離法治、與制度化相背的弊端。

  胡耀邦的悲劇,還在於大家長在他被困時未扶一把,令他深受精神打擊。關於十三大「半退」或「全退」的事,大家長與他早已談妥,大家長和批胡者如有等候十個月的雅量,豈不存一份厚道?何必迫不及待,重來「批臭鬥倒」的文革極左一套?

  《管子》云:「得賢而使之,將有所大期於興利除害。期於興利除害莫急於身,而君獨甚。」這是值得後人深思的話。

  像胡耀邦那樣有能力、魄力和使命感的賢者,在政治舞台上有助興利除害、減輕社會弊端;而期待興革除弊,莫於從自身做起最為急切(莫急於身)。管子的話,有拍板權的大家長應深思。

  就建立退休制、廢除職務終身制而言,大家長有表率之意,又讓胡耀邦多做些「制度建設」,豈不是啟動了政治體制改革?因「全退」事遷怒他,未能建立軍委主席退位的剛性約束機制,是他的悲劇,何嘗又非大家長和社會的悲劇?

註釋:
 7. 胡耀邦女兒李恆(滿妹)說:
 一到星期天,客人們從上午就開始來,常常是吃完午飯的客人還沒走,又來了吃晚飯的人。……到我們家來得最勤的,要算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有時一天來吃三頓飯。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北京出版社,2005年,124、125頁。

 8. 「左王胡」之子犯案,相關的請示報告無人敢批示,胡耀邦卻批示依法辦案。滿妹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寫道:
 中央辦公廳安排公安人員在那位領導到中央書記處開會時,前往其家進行搜查取證。辦案人員當天就從當事人房間的床底下搜出大量人民幣現金,面對用麻袋裝著的贓款,公安人員帶走了當事人。……違法的幹部子女有的被繩之以法,有的鋃鐺入獄。找父親求情通融的電話為數不少,父親的沉默得罪了不少長期有著很好關係的同志。(458頁)

 9. 楚國大夫屈原,名平(前339?-前278?)遭楚懷王疏遠後寫〈離騷〉,影射他在政界被中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賈誼(前201-前169)原在漢文帝手下當太中大夫(高級顧問官),受權貴毀謗遭貶,降任長沙王太傅(地方官顧問)。過湘水時,他寫〈吊屈原賦〉,以屈原的冤屈自況,有「逢時不祥」之嘆,又有「讒諛得志」之怨。3年後,他寫〈鵬鳥賦〉抒發「認命」的豁達,謂:「乘流則逝兮,得坻見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人生有如木頭浮於水,隨流而行,遇障礙則止;行與止,全決於自然命運。)
 胡耀邦是湖南人,喜愛屈原詩,又有被中傷、遭大家長疏遠的遭遇。他下台後有「苦尋屈子魂」的情懷,是很自然的。

 10. 薛居正(宋):舊五代史,第5冊卷119,中華書局,1975,1579-1589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