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政局左轉與「亞文革」> 真與假.是與非 > 讀書人不說謊 挺脊樑講真話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讀書人不說謊 挺脊樑講真話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5.5.28,A22版
上網:2015.7.29
字數:原文1,888,上網:2,000

 

  關鍵詞:讀書人,講真話,再啟蒙,政治生態,亞文革,獻媚,謊言,強亮劍

  相關人物:資中筠,蔡霞,陶東風,王志珍,姚監復,郭沫若

 
圖1,毛澤東巨像渡漢江,湖北襄陽2015年7月。網絡圖片。

 

  《林行止專欄》欄主登高一呼:「有良知的人在有言論自由的地方仍不直陳胸臆,便是窩囊廢。

  香港在社會制度方面的軟實力,是悠久的自由制度、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充滿活力的民間社會等。在言論和資訊傳播自由的香港,漠視事實而說謊、逢迎獻媚,是社會的「非常態」。但是,政治生態的劇變,令港人講真話承受的政治風險增加。

  無獨有偶,近期北京、香港有識之士的熱話題之一,是講真話,不說謊;讀書人要有「再啟蒙」的使命感,抵制頌聖獻媚、個人崇拜。這種熱話題,關乎政治生態之變、「亞文革」的擴展,許多讀書人對文革式的左折騰有焦慮感。


  言路已堵塞 說謊成習慣

  北京思考型讀書人資中筠、周有光、陶東風、陳行之、蔡霞等,發表了關於講真話或社會文明的文章、談話。

  中央文史館資深學者資中筠,提到言路堵塞的社會現實。在〈沒有法治的反腐難言樂觀〉一文,她說:「現在的職業外交官沒有發言權,什麼話也不敢講,看上層的臉色行事,連匯報真實情況都不敢。我在這個領域工作過,所以覺得這個問題相當嚴重。」

  言路堵塞,獻媚之風日益熾烈。資氏在〈為什麼我們需要再啟蒙〉一文寫道:「當前……自覺地揣摩上意的風氣卻不稍減,說一些常識性的真話者竟成異類,或者被譽為特別勇敢。頌聖文化又一次抬頭,而且隨著國力的加強愈演愈烈。人們對於是非、善惡都已變得麻木。」

  有學者分析,當權者自認「政治正確」,不容他人有絲毫懷疑,導致說謊之風。陶東風的〈集權體制之下的說謊〉指出:「極權主義意識形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謊言(但又以不可懷疑的、絕對正確的『真理』面目出現)。為了維持這個謊言的存在,所有人必須跟著它說謊,歷史必須被修剪得和它『保持一致』,任何與這個謊言不和諧的現實(比如三年大飢荒餓死幾千萬人)必須被歪曲(比如把大飢荒說成自然災害)。」

  蔡霞的〈「準則」:重構黨內政治生態的重器〉,也提及謊言:「一些人政治品質極為惡劣,政治心態相當畸形。……對領導阿諛奉承、欺上瞞下、說謊成性。」

 
圖2, 街頭兩個「神」。法新社圖片
 

  再次強亮劍 獻媚風熾烈

  說謊之成為積習,與家長制的人身依附有關,獻媚者對說謊沒有恥辱感。

  多年前,科學院院士、資深生物物理學家王志珍有「不說謊」的呼籲:「『不撒謊』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底線,而這個榮與恥的區別,要從娃娃開始抓起」。

  《管子.牧民》說,禮、義、廉、恥是國之「四維」;謂:「恥不從枉,……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所謂榮與恥的區別,原不是深奧的辨識,但恥辱不在道德價值中,假大空成為「新常態」,說謊也成了「習慣」。

  說謊成「習慣」,折射官場、知識界不少人的悲哀。幾年前,自由派學者、農業部資深研究員姚監復發表〈悲哀的知識分子和知識分子的悲哀〉一文,近期有網站重刊此文,對姚氏的「悲哀說」頗有共鳴。

  姚氏提到的悲哀,有個性迷失症、集體失語症和「郭沫若現象傳染病」等。這是怎樣患上的?姚氏說:「悲哀、可憐的中國知識分子,為什麼悲哀?因為,頭上懸掛著隨時可以落下來,而且歷史上每隔七八年就真的落下一次的達摩克利斯劍。」

  說達摩克利斯(Damocles)之劍,是有「大禍臨頭」的意涵,源自古希臘神話:暴君狄奧尼修斯二世喜歡臣下奉承,達摩克利斯是獻媚的大臣。暴君以一根馬鬃把利劍懸掛於寶座之上,讓達摩克利斯坐在劍下感受「不安」。


  在高喊「強維穩」中,「亞文革」倒真強亮劍,這就出現資中筠、蔡霞等學者提到的現實社會說謊風。


   護兩制邊界 盡社會責任

  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香港,基本法是社會和個人的「生命線」。按八二憲法第31條授權制訂的基本法,是關於「一國兩制」的基本法,一方面構築了「一國屋簷」(領土主權、外交與防務權、主要官員任免權等),另方面豎立了兩制邊界。

  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在於「一國屋簷」下有清晰的兩制邊界,確保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加快或提前「大陸化」(有人稱紅色化或赤化)的亢奮,正在模糊兩制邊界,對各方都不是好事。

  香港是多元化的開放型國際都市。對來自「一國屋簷」的「重大決定」或本港政府的施政,各方有不同意見,原是社會多元化的常態。試圖把政治正確、輿論統一、保持一致、唱主旋律一類的理念搬到香港,是衝擊兩制邊界,絕對行不通。

  北京政局左轉,強勢者特別宣揚強亮劍和震懾力,在香港事事擺出「我說你聽」的訓話姿態,堵塞了言論,逢迎之風又起。


  民眾對切身利益受損(如自由行人流偏大、水貨客過多)表達一點意見,往往就扯到「歧視」;年輕人的社會抗爭,則被「上綱」到港獨、顏色革命;有人藉口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羅織政治罪名。

  香港的政治生態續惡化,恰如北京學者資中筠言,我們的社會或需要「再啟蒙」,對「假貨」說不。尊重事實,正視民疾,說出真話,是有良知讀書人的一份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