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ITIES PRESS (HK)
  

 
 
 

   

馬年盼藍天白雲 不再困於PM2.5

──霧霾與港人的健康生命風險(2)

丁望

原載:信報月刊2014年2月1日2月號,頁94 - 97
上網:2014.4.18
字數:原文5,323,上網5,383

 願景:重見藍天白雲。本網圖片

  

  第一類致癌物 染呼吸道疾病

   PM2.5對人體的傷害,是可使吸入過量者染上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哮喘和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患肺癌或膀胱癌。

  世衛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於2013年10月正式宣布,大氣污染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除大氣污染外,甲醛、二惡英、中子輻射等,亦列入第一類。

  美國太空(宇宙航行)署的地球氣象台(NASA’s Earth Observatory),不久前發布全球大氣污染地圖,標示受PM2.5污染最重的,是中國大陸(青海、西藏除外)和印度。

  在中國大陸,因PM2.5侵害面對死亡挑戰的地區,以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的風險最大。

  綠色和平(Greenpeace)與美國研究機構Gray Air Resolution合作,以山西、山東、內蒙的燃煤排放對公眾健康影響為研究項目,評估PM2.5之害,得出的2011年數據是:導致中國大陸地區的「早死人數」8.35萬,導致的疾病是哮喘13萬例、慢性支氣管炎14萬例。數據於2013年7月公布。

  晉魯蒙在31省煤炭耗量排名中列一、二、三位。在這三省,除了以煤炭發電造成的污染排放之外,居民煤球取暖、廚房燒煤,也是釀成PM2.5之害的原因。

  綠色和平與美國「格雷天空解決方案」(Gray Sky Solutions)合作,對京津冀燃煤污染的專業研究報告,顯示196家煤炭發電廠排放大量PM2.5,導致2011年京津冀的「早死人數」,是9,900;染上呼吸道一類疾病者,接近70,000人次。

  制訂大氣10條 治理霧霾天氣

  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惡化,與近幾年各地追求GDP高增長造成的高污染有關,也關乎「歷史遺留問題」和環保欠帳。

  五十年代蘇聯式的工業化,毛的大躍進、全民煉鋼,九十年代的「趕超發展」,都向重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傾斜,鋼鐵、煤炭、石化、火力發電(燃煤發電)、水泥的增長過度(有的甚至產能過剩),就是「歷史遺留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長模式(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增加PM2.5和霧霾治理的難度。

  增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是胡溫新政(2002-2012)的「頂層設計」標誌之一。溫家寶總理主導制訂了一系列相關的行政法規、中長期規劃和政策,如〈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2011年12月以「國發42號文件」下達各地),提出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的環保政策、目標和量化指標(表三)。

  這份「規劃」,提及「十一五」(2006-2010)減少污染排放的一些成果,也觸及面對「歷史遺留問題」和環境惡化:

  「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矛盾凸顯,壓力繼續加大。一些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區域和城市大氣灰霾現象突出。許多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農村環境污染加劇,重金屬、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顯現。部分地區生態損害嚴重,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增加。」

  「規劃」中有「實施多種大氣污染物綜合控制」的表述,提及對鋼鐵、火電、化工、建築材料(如水泥)等行業的「重點防控」,在京津冀、長三和珠三開展PM2.5和O3(臭氧)等污染物監測,在2015年時霧霾等「明顯減少」。

   按「規劃」和「大氣10條」,一小部分城市已建PM2.5監測站。2015年的目標是:地級市(如廣東中山、佛山,廣西桂林)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監測站。京津冀、長三和珠三,在2014年需建立重污染監測系統。

  香港治PM2.5 啟步遲規劃弱

  中國大陸對PM2.5和霧霾的治理,還在啟步階段,「頂層設計」在地方的「落地效果」仍是未知數,在相當長時間內,大陸的PM2.5和霧霾對香港天氣、環境的負面影響,仍然會比較大。

  香港自身的環境污染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輕,大氣污染則偏重。中國大陸上述三個地區的重化工業污染、燃煤污染、秸稈燃燒污染,在香港並不存在(或很輕)。但汽車排放、建築裝修污染(甲醛污染),在大陸製作而有原料污染的家具,對港人的健康和生命威脅在增大。

  香港中西區8:00-19:00的PM2.5濃度,1月10日前後常接近90微克/立方米,與北京2013年的全年平均濃度89.5微克接近,顯得偏高(「國家標準」是35微克)。深夜23:00-24:00,濃度則在40微克以下,折射汽車排放的負面影響減少。

  與大陸相比,香港缺乏應對PM2.5和霧霾的全面系統政策、規劃,連PM2.5監測亦未完善,大氣指標的公布仍落後。

  大陸的一些城市,在2011年開始試測PM2.5,北京市於2013年1月1日全面啟動PM2.5監測站(35個),網絡平台遠強於香港。香港環保署的PM2.5平台,在2013年12月30日才開始,數據和圖片還相當粗糙,與北京市的差距較大。

  對於香港受到周邊地區PM2.5和霧霾的負面影響,港官有意淡化。官方缺乏相關訊息發布,更未普及市民對PM2.5的常識,令許多港人有官方未盡責的遺憾。香港「沉默的多數」宜建立對霧霾的憂患意識,為護衛我們的居住環境理性地發聲。

表二,北京市PM2.5濃度與AQI(2013)


項目

數據

1a PM2.5年均濃度μ/m

85.5微克/立方米

1b 國家標準

35.0微克/立方米

1c 2017預期濃度*

60.0微克/立方米

2  AQI(空氣質量指數)

  1級(優)

41天,佔11.2%

  2級(良)

135天,佔37.0%

  3級(輕度污染)

84天,佔23.0%

  4級(中度污染)

47天,佔12.9%

  5級(重度污染)

45天,佔12.3%

  6級(嚴重污染)

13天,佔? 3.6%

3  輕污染以上的超標污染物

  PM2.5

佔77.8%

  O3(臭氧)

佔20.1%

  PM10等

佔2.1%

 註:本表數據,據北京市環保局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發布的調查報告(2014年1月2日),中新網(北京)2014年1月2日。
 *據「大氣10條」。

表三,治理PM2.5規劃指標


項目,單位

2010數據

2015
2017*

增減%

1 二氧化硫(SO2)排放,萬噸

2,267

2,086

-8%

2 氮氧化物(NOx)排放,萬噸

2,273

2,046

-10%

3 城市空氣質量達2級,%

72

80

+8%

4 地表水斷面劣水質,%

17.70

15

-2.7%

5 煤炭消費佔能源總消費,%

70

65*

-5%

6 淘汰煉鐵,萬噸
 淘汰煉鋼,萬噸
 淘汰水泥,萬噸





1,500
1,500
10,000

7 城市PM10濃度,%

-10%*

8 PM2.5濃度,%
 京津冀
 長三角
 珠三角
 北京市:年平均濃度μ/m









60微克/立方米*


-25%
-20%
-15%

 註:1-4,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5-8,據「大氣10條」。3、7,「城市」指地級市及地級以上之城市;7、8,濃度降低是與2012比較;*為2017預期指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