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ITIES PRESS (HK)
  

 
 
 

   

以科學發展觀 建設小康社會

──中共十八大與「旗幟 + 三段論」

丁望

原載:信報月刊2012年12月號,頁56 - 61
上網:2013.1.16

 

  7•科學素質低 地方官腐敗

  中國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有成果,尖端軍事科學和軍事工業相當發達,但產業的科技水準仍遠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

  中國科學院現代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透露,2008年,中國農業經濟水準,比美國落後108年,比英國落後150年,與韓國的差距是36年;農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只及發達國的2%、美國的1%。報告稱:「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新京報2012.5.14)

  科技和資金向軍事科技、軍事工業大傾斜,使社會整體的科技水準偏低。2010年,國民平均受教育只有9年(表二),也制約產業的科技發展,妨礙科發觀的實踐。

  落實科發觀的障礙,還在於地方官特別是地級市、縣、鄉鎮官員綜合素質偏低。儘管許多人亮出在職博士、在職碩士的「學位」,實際卻只是以權力取得的「榮銜」,實際的教育素質不高,很多人只讀過初中,科學素質更低。

  這一類地方官對現代化的了解不多,在「知識短板」的局限之下,很難落實科發觀,卻習慣於以「政治運動」的方式施政和「指揮經濟工作」。

  不少地方官缺乏科學發展的理念,習慣性「跟著感覺走」,一哄而起。當國務院提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路向時,不少地方官不理會本地是否具備相關的資源(人才、市場和相關的設備配套),就讓太陽能產業「急上馬」,以致產能過剩、設備利用率低,造成浪費。

   國務院關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文件透露:「一些地方對節能減排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對調結構、轉方式重視不夠……政策措施不落實。」

   地方官場腐敗,許多官員與奸商勾結,以「促增長」為名破壞資源、環境,官員成為高排污的「保護傘」。
  
  北京《經濟參考報》透露:「一些地方發展心切,抱著『願寧毒死也要GDP』的心態,有意無意地忽視環境保護,導致『引進企業就是引進污染,發展經濟就是破壞環境』的惡果。面對企業違法排污,一些地方政府成為企業的保護傘,通過變通政策打擦邊球,甚至開綠燈,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6-11/3952052_2.shtml)

  官商同流合污,加劇生態的惡化,加深可持續發展空間的危機。
  
  在法律、制度約束低、許多官員施政不力和貪污腐敗之下,產業結構調整,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受到很多阻力。

  據國務院的文件,十一五期間(2006-2010),重工業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68%增至近70%;2010年的GDP,佔全球的8.6%,能源消耗佔19.3%。

  
  8•雖正視障礙 或積重難返

  中共中央的頂層官員,了解並正視落實科發觀的障礙,例如企業的「科技短板」。〈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2010年「國發」第三十二號文件)透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少,……體制機制不完善。」

  溫家寶主導的科技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就與應對「科技短板」有關。假以時日,持續的改革諒有利改善社會、企業、政府的「科技體質」。

  十八大之後,中共新領導層應會正視落實科發觀的障礙,並逐步減輕障礙造成的阻力,但需時甚長,可能有積重難返之困。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 胡錦濤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化改革開放目標,中新網(北京),2012.11.8。
  • 唐皇鳳:「中國式」維穩:困境與超越,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武漢),2012年9月號。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央政府門戶網(北京),2011.3.16。
  • 彭話:免於恐懼的自由,改革內參(國務院發改委,北京),2010年第34期。
  • 蔡霞: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為何艱難,改革內參,2010年第46期。
  • 丁望:胡溫維新與科學發展觀,信報財經月刊(香港),2007年12月號。
  • 溫家寶: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人民日報(北京),2004.3.1。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