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ITIES PRESS (HK)
  

 
 
 

   

胡溫維新與科學發展觀

丁望

原載:信報月刊2007年12月號,頁46 - 50
上網:2013.1.21


  社會兩大極端 狼性化與仇富

  更值得關注的,是八年新躍進的偏失和財富的三大轉移,衍生社會的兩大極端。

  一方面是處於強勢的官僚資產階級和民企富商的狼性化。他們在奴工生產、草菅人命的煤礦開採中積累大量財產;在大量排污損害民眾健康和生命、把大量「毒藥」和「毒食品」投放市場中,賺取不義之財。他們又享受社會的各種特權、控制話語權。

  另方面,弱勢群體普遍有仇富心態。這是因為許多暴發戶的財富靠特權、官場關係、賄賂和各種邪道取得,在經營活動中狼性囂張,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正當性、合法性受質疑;弱勢群體則往往有被迫遷、被損害和遭遇社會不公平的體驗。

  兩大極端暴露的「社會矛盾」,不只使富有階層與弱勢群體的關係日趨緊張,也使執政黨的認受性面對危機。胡溫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構想,正是要化解這種「社會矛盾」。

  社會嚴重失衡 城鄉差異拉大

  胡溫提出科學發展觀,還面對經濟高速增長中社會的嚴重失衡。

  社會的嚴重失衡,凸顯於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貧富差距的拉大,生態環境的深受破壞。

  官方的傾斜政策和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城市與鄉村差距、市民與農民的差距;在八年新躍進中差距拉大了,近幾年仍在擴大。從〔表一〕的數據可知,人均的農民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是1與3之比;城市居民如加上肉類、燃料等補貼,收入差距應超過1與4之比。

  在社會救濟方面,城鄉的差距甚大,在鄉村人口佔五成六、城市人口佔四成四之下,城市與鄉村領取救濟金的人數竟是一個半人比一個人,顯現大量赤貧農民未獲救濟。城市與鄉村救濟金額差距更大,前者竟是後者的九倍多。

  在低標準的貧困線(人均全年693元以下)下,鄉村未「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者(赤貧)超過2,100萬;溫飽難保的低收入者超過3,500萬,兩者接近5,700萬。

  溫家寶說,貧困線標準如果加200元,絕對貧困人口便達8,000萬;如以聯合國每人一天低於1美元的標準,則赤貧人口在1億3,000萬之譜,佔總人口10%、接近鄉村人口的18%。貧困,仍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一大特色。

  四個板塊的區域差距,也一直在擴大。2006年,全大陸的人均GDP略超過14,000元人民幣,東、中、西、東北分別為:23,768、10,608、9,338、15,982(《中國統計年鑒2006》40、41頁),東部相當於西部的二倍半。

  財富的三大轉移,使貧富懸殊加劇。2006年,基尼系數為0.46,超出國際的0.4警戒線;接近7%的最富裕、富裕階層,擁有四成以上的銀行儲蓄餘額。

  生態環境的惡化,可從〔表二〕的數據看到一個「輪廓」。世界銀行發表的2006年評估,中國大陸水源和空氣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GDP的5.8%,每年有75萬人因環境污染而過早死亡。

  胡溫正視社會和生態失衡的災難,包括可持續發展空間的縮小,民怨的積累對執政黨的危機。這是提出科學發展觀、尋求扭轉失衡之路的一個因素。

表一,城鄉差距與弱勢群體數據(2006)


項目,單位

數值 + 增長率

1. 人口(城鎮),億人
 人口(鄉村),億人

5.77,佔44%
7.37,佔56%

2. 人均收入(城鎮居民),元/年
 人均收入(農民),元/年
 〔城鎮:鄉村〕

11,759+10.4%
3,587+7.4%
〔3.05:1〕

3. 恩格爾系數(城),%
 恩格爾系數(鄉),%
 〔城:鄉〕

35.8
43.0
〔1:1.2〕

4. 領救濟金者(城),萬人
 領救濟金者(鄉),萬人
 〔城:鄉〕

2,241
1,509
〔1.49:1〕

5. 救濟金額(城),元/月
 救濟金額(鄉),元/月
 〔城:鄉〕

177+補助92=269
29
〔9.28:1〕

6. 鄉村絕對貧困者,萬人
  (人均年入693元以下)

2,148
(-217萬)

7. 鄉村低收入者,萬人
  (人均年入694-958元)

3,550
(-517萬)

8. 鄉村合作醫療,萬人

3,700

9. 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

112,822
89,455

10.官吏貪污受賄,人
  瀆職侵權經濟損失
  瀆職造成民眾死亡,人

505(2003-2006)
404(2003-2006)
14,049(2003-2006)

 註:表內數據大都據國務院統計局2006年度統計公報(2007.3.1),一小部分據官方零散公布;城鎮與鄉村差距的比例,係作者根據官方數字計算。
 恩格爾系數,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

  
表二,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指標(2006)*


序,項目

數值或%

全球排名
〔佔全國比例或增長率〕

1. 人類發展指數

81/177

2. 全球競爭力

48/125

3. 生態現代化

42分

100/118

4. 世界環境績效

56分

94/133

5. 森林面積
人均面積
人均林木蓄積

18.2%
0.132公頃
9.421立方米

130
134
122

6. 森林覆蓋率

18.2%

130

7. 水土流失面積

356萬平方公里

〔佔國土37%〕

8. 荒漠化面積
其中:沙化

262萬平方公里
173萬平方公里

〔佔國土27%〕
〔佔國土18%〕

9. 人均淡水量

1,945立方米

109

10.城市污水處理

56%

11.七大河系水質
(408個監測斷面)

3類,46%
4-5類,28%
劣5類,26%

(可飲用)
(不可飲用)
(不可接觸)

12.農村飲水不安全
其中:有害物質超標
飲高氟水
飲高鹹水

3.2億人
1.9億人
6,300萬人
3,800萬人

〔佔農村人口43%〕
〔佔農村人口26%〕
〔佔農村人口8.5%〕
〔佔農村人口5.1%〕

13.城市飲水困難
(661城市)

缺水:400多個
嚴重缺水:136個

14.城市空氣質量
(559監測城市)

1、2級,349個,62.4%
3級,159個,28.4%
劣級,51個,9.1%

15.城市區域內的聲環境
(378監測城市)

質量好,5.0%
較好,63.8%
輕污染,29.3%
中污染,1.6%
重污染,0.3%

16.二氧化硫排放

2,594萬噸

1

17.二氧化碳排放

?

2〔佔全球11%〕

18.自然災害經濟損失

2,528億元

〔+23.8%〕

19.地質災害

10.28萬起

〔損失44億元〕

 *表內均為中國大陸指標,不含港澳台;全球排名,第一個數字為排名,第二個數字為評比的國家和地區。
 1.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2006,2006年11月;香港排22名。
 2.世界經濟論壇(日內瓦)2006.9.26。
 3.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北京)2007.1.27公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4.世界經濟論壇(日內瓦),2006.1。
 5.2004數據,據中新網2005.1.18。
 11.七大河系污染程度自高至較低: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
 9-11,14-16,18,19,據國務院統計局2006年度統計公報(2007.3.1)。

1 2 3 4